西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全能妈妈遭遇无解谜题为升学夫妻假离婚热点资讯
TUhjnbcbe - 2020/6/11 12:11:00
哪个医院白癜风好治

全能妈妈遭遇无解谜题:为升学夫妻假离婚,热点资讯,


一个中年妇女,为了自己的孩子要进入一所心仪的学校,情急之中把自己嫁出去,交换的条件是对方买一套学区房落实孩子的户口……一想到这里,我觉得生活有时候真令人悲伤!


◎采写/安顿


◎采访时间:2014年6月13日


◎采访地点:北京东城区红桥星巴克咖啡


◎受访人:女性,42岁,北京人,职业为杂志社英文。


周一清早,在学校门口和孩子分别之后,她放慢脚步往家走。路上,她收到一条朋友发来的微信:“全能母亲必须具备的条件,你占了多少条?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朋友附了一句话:“加油!你比别人更加全能。”


很多时候,她也觉得自己已经够了不起,和拥有这些本领的“全能妈妈”相比,她生活中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依傍——丈夫,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丈夫去世开始计算,她单身的时间已超过八年。


往事不堪回首。想想这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她发现自己非常健忘。很多所谓的艰难困苦都想不起来,记住的恰恰是一些温暖的细节。比如孩子考了第一名,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她买了一小块生日蛋糕,她生病的时候孩子给她端来一杯水……一切皆有回报,她常常这样告诉自己。因为这些细碎但是美好的回忆,她总能认定自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虽然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她活得很辛苦。尽管如此,她还是庆幸,幸亏她有这个孩子。诚实地说,八年多来,她真正想起亡夫的时间并不多,她的精力只专注于两件事,第一是工作,第二是孩子。对外人说起来,她是敬业的人,工作第一,然而她自己心里明白,之所以敬业,无非还是为了孩子,钱不好挣,但孩子需要钱,敬业的结果是能多挣一点点钱给孩子留下以备不时之需——孩子还是第一位。


刚刚收到的微信让她心情波动,2014年的暑假马上就要来了,而对她来说,“艰巨的任务”在暑假之后开学时就要落到她身上——孩子该“小升初”了。


“我的朋友要离婚”


“小升初”有很多攻略,这些年她也积累了不少。


比如培养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特长生可以加分,比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国家级比赛,拿到符合要求的名次可以加分,比如让孩子连续几年担任少先队干部并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可以作为“优秀干部”加分等等。然而,随着新的教育改革,她收集来的攻略渐渐“不管用”了。


身边不乏那些总是把“小升初”、“划片儿”、“就近入学”、“电脑派位”挂在嘴上的家长[微博],他们为孩子是否能上“名校”、“重点”而忧心忡忡。前几年,她安慰自己,还“早着呢”,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也不得不加入“倒计时”的队伍。焦虑会传染,特别是当一个人身边“潜伏”着携带这种因子的亲朋好友时。


半年前,我最好的朋友一家人来我家。正吃着饭,他们忽然告诉我,他俩准备离婚,还眉飞色舞地说以后再聚会,他们“就不是一家人”,“而是一对男女朋友”,“不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孩子”,“我们还将一起生活”。


我的朋友补充了很重要的一句:“孩子马上要升初中。”然后就像讲一套生意经一样给我详细解读他们的“攻略”,说他们不是真离婚,是为了孩子上学“终于”想出办法。


家里有要升学的孩子,家长那种感觉就像是“打了鸡血”,一个个都神神道道。那天,可以说是我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有一天搞不好我也会这样。


首先她给我讲解如何买房。她丈夫是生意人,他们有三套房子,他俩已经没有资格再买房子,因为他们超过了一个家庭限购的数量。但是如果他俩离婚,则不存在这种问题,比如,三套房子都给了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成了无房户,还可以买两套,三套房子一个人拿两套,留一套给另一个人,这一方还可以买一套……总之,不管怎么分,拿得少的一方因此具备了购房条件。可以买房子的一方,一定是拥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这样,孩子小升初的目标是哪所学校,就可以在学校附近买学区房。朋友说,这是针对现行*策的民间对策,小升初取消了择校,你要上重点,可以啊,你必须有这所学校对应的小区的房产或者户口,你才算是“入片儿”了,只有“这片儿”的人,才有资格在“这片儿”上学。买房,就是“入片儿”的前提……不知道他们从哪儿了解到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是,他们那种状态,口沫横飞、信誓旦旦,让我听着觉得怎么那么像是在搞传销。


那天,俩孩子在另一间屋子里玩儿,我们在客厅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越聊越伤心。哪个做父母的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破学校,特别是孩子很优秀、很争气的时候,更愿意尽最大努力送他进好学校。但是,口碑好、升学率高的学校,就那么多,想进,还真要绞尽脑汁。


那天我心情不好,越听他们说,心里越沉重。无论怎样评价,他们都属于有钱人,对于他们来说,完全能做到马上出手买一套学区房。他们得意地告诉我,买房子等于购置不动产,有一天孩子毕业了,这个房子还可以卖掉。朋友的丈夫很精明,他说,学区房的需求是前赴后继的因此是永恒的,永远有他们这样的父母,所以,从买到卖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搞不好还能升值……他们走了之后盘桓在我脑子里的都是他俩的如意算盘,可我心里想的是,我呢?我怎么办?没有钱买学区房,连一个能假离婚的丈夫都没有,我的孩子怎么办呢?千千万万和我一样又想送孩子进好学校又没有能力买房子解决问题的家长怎么办呢?


“一切决定都是双刃剑”


心情不好是暂时的。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因地制宜”,她妈妈经常说,有多少水就和多少泥,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碗饭,她明白,跟别人比多了的人,一般不太容易快乐。


她从不和别人比,某种意义上也因为她明白,她“没有条件”和别人比。一个单身母亲,人到中年,靠一个人的劳作胼手胝足养育孩子,和那些“父母双全”的家庭不能比。遇到事情,除了回娘家面对年过七旬的父母和也同她一样为孩子的求学、就业、前程焦头烂额的哥哥、嫂子,她没有其他亲人可以商量,丈夫故去之后,夫家的人渐渐疏于联络,如同断臂一般,她心里始终有个感觉——在她和孩子的生活路上,若与别人相比,他们有着先天的残缺。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些不如意,如果和别人比,总会有些短长让人心里不舒服。当然,攀比也有一种功能,就是给自己励志,让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或者很幸福,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是自我安慰的方式。


从这位朋友身上,我体会了一句话,就是人们总是会说的那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我家那天,他们的精打细算照见了我的孤立无援。可是,没过几天的一个上午,她给我打电话,说了很多让我更心酸的内容。那天我正上班,她问我“说话方便吗”,一听口气,觉得她是有要紧事想说。我拿着电话去了单位的院子里。我说,现在方便了,你说吧。她第一句话就说:“离婚这件事让我特别不放心。我越想越觉得像是个圈套。”她告诉我,她丈夫一直以来并没太看重孩子升学这件事,而且一直安慰她说实在没办法就送进国际学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用着急,反而是她非常起劲,到处打听别人家的“操作方式”。假离婚买房子也是她打听来的馊主意之一。


我听她讲述这个过程,感觉就是这是一对恩爱夫妻在毫无私心杂念地为孩子着想,但是,她说不是这样。自始至终,她丈夫都处在被动的位置,一切都是她在操持。“就像着魔了一样”,她说她自己,好像不光觉得孩子从此有了出路,就连她自己,也在期待着离婚最终变为现实。现在,房子看好了,要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她害怕了。


她的一切担心源于一个关键性环节,那就是谁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和谁买房。她丈夫说,如果确认这样做*策允许并且可行,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她拥有孩子的抚养权,然后净身出户,由他出钱买一套学区房给他们娘儿俩。理由是首套房购买有优惠条件。而她则认为,自己作为全职母亲,应该有更多的“保险”,既然确定要有一个人承担孩子的抚养权和负责买房,那么这个人显然应该是拥有企业的孩子爸爸而不是全无收入的她。这个事儿很伤感情。虽然离婚是两个人共同策划的,不是涉及感情破裂之类实质性问题的真离婚,但是,到了分财产这个当口,“真问题”却不能不面对。我的朋友说,虽然是假离婚,但财产可是真分配,是谁的就是谁的,分开就是真的分开,当然,两个人说好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一解决,马上复婚,可总不能签个协议吧?再说,这种协议也没办法公证、没有法律效力啊,万一这中间有个“小三”出现,成了“不可抗力”,两个人的婚就复不成了,到那时候,谁吃了亏就是真吃亏……


我不知道怎么劝她,在我的生存层面,这是不可能去想象更没有条件去实现的一种选择,而且,我也的确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真能达到目的。但是,我心里觉得特别凄凉。放下电话我想,如果孩子的爸爸还活着,我们能过到头吗?如果我们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我们的财产该怎么规划才能让两个人不会突然生分起来呢?我这位朋友说,一切的决定都是双刃剑,一边可能是解决了现实的问题,另一边是涌现出新的现实问题,按倒了葫芦起来瓢,就是生活的常态。


前些日子,她打电话告诉我,就像一场闹剧终于收场,他们没离婚也没买房子,如果孩子就近入学的结果不理想,干脆就送他进国际学校,反正以后也要出国留学[微博],早走晚走都是一样。“再也不能受这种煎熬了。”她说。我也算替她长出了一口气。


“实在没办法你可以嫁给我”


大约从丈夫故去第三年开始,经常有熟悉或者渐渐熟悉起来的朋友问她,“你为什么不再婚?”这是个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甚至有种“怎么回答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你心理不健康”的感觉。比如,她说她不担心新丈夫对自己不好却有些不放心继父对孩子不周到,听者便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她“对人性失去了信心”;比如她说觉得重新选择婚姻很麻烦,需要时间、精力的投入,但她忙不过来,听者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她“对自己的现实状况比较自卑”……总之,只要她就这个问题开口,就会为自己带来负面评价,继而会有好心人来劝慰她,诸如“一切要往前看”、“不能太挑剔”等等。


事实上,她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再婚,很简单,怕麻烦和对当下生活的认可。丈夫去世的第一年,她的确非常不适应,不说别的,只说每天回家的“打招呼”。她进门喊一声“我回来了”,以前总有丈夫的应答,后来则交给了空气,有好几次,她站在玄关掉眼泪,这个人是真不在,而且不会再回来。时间能治疗一切创伤,她在日后慢慢体会到。最初,她哭,她不习惯,她家里保留着丈夫仍然健在时的样子,但这一切禁不住孩子的“破坏”。最初,孩子的衣服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衣柜空间和抽屉,而后,孩子的书本、学习材料越来越多,需要有地方安置,再然后,孩子要学钢琴了,必须把现有的一些家具“请出去”……就这样,亡夫的“遗迹”被一点一滴地移除,直至有一天,她发现,她扔掉的都是故人的东西,现在,这个家里,故人只是个概念了。


但是,移除之后她感觉很好,这个房子两个人住更舒服,对于孩子的管教和交流,在失去丈夫之后只剩下她,却变得更容易,她不需要考虑任何人可能与她观点不同、横生枝节,孩子则更明确地知道这个家里只有“一个声音”。挺好的,她觉得,不需要再有一个人来“插一杠子”。


在有这种失去丈夫更加自由的感受之前,我没想再婚是因为心里总觉得孩子爸爸还在,那时他是无处不在,家里断电了,我也哭,汽车抛锚了,我也哭,好多事情不顺利的时候,都会想起他,都哭。但是慢慢我明白了,这个人就是没了,哭也没有用,一边哭还要一边解决问题,哭不会把他哭回来。人是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哭着哭着就不哭了,不哭了,一切才慢慢正常起来。正常之后,自己才能逐渐获得心理的平衡、平静和自由。我觉得我走过的这个过程,和很多离婚的人相似,一开始觉得自己形单影只,慢慢越来越习惯这样的生活,最后发现没这个人也没问题,可以自由翱翔。


我现在说再婚,很像在说一个笑话。我生活中有一个人可以随时嫁,他是我小时候的邻居,我哥哥的同学,也算是一位兄长。在孩子爸爸没了的第三年,偶然间我嫂子说,某某离婚了,净身出户,孩子和前妻去了美国。我一下想起来,那不是原来的邻居哥哥吗?我哥说就是他,过几天请他来家里吃饭,你也回来。这个过程很简单,不说了,总之在饭桌上,我们聊得很高兴,大家喝了好多酒,连我妈都喝了好多,最后,我哥一拍桌子,说,把我妹嫁给你,你以前不就惦记她吗?他俩一干杯,他说“行,随时”。这样,就变成“随时嫁”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年,我没再婚,他也没有,偶尔,我们一起吃个饭,聊会儿,我愿意跟他说说我遇到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听听他的意见。但是,谁也没说起过再婚这件事,两个人都自由惯了,谁也不想再被人管理,即使相敬如宾,有时候也会感觉疲倦。


我们说到再婚,就是最近。那位为了孩子升学策划离婚的朋友实在是给我提了醒,把我带动得非常焦虑,一想起孩子可能要被电脑派位到附近口碑最差的学校,我急得睡不着觉。可是我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


人在焦虑时爱唠叨,跟他一起吃饭,我唠叨的也是升学这个话题。也许是唠叨多了,有一天,他忽然说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劳永逸”、“绝不吃亏”、“完全是占便宜”,我一听特别高兴,催着他说出来。他说:“我想好了,实在没办法你可以嫁给我。”我说呸,这叫什么办法?他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如果我决定嫁给他,他负责准备结婚的房子,当年他离婚,名下的房产给了前妻和孩子,现在他住的房子是父母的。他可以选择孩子要上学的那个学区去买房子,买了之后,我们结婚,他就是孩子他爸,孩子的户口自然落在这一户,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了事先选好的学校……他还进一步解释说,知道你担心权益问题,不想多占便宜又不想吃一点儿亏,没关系,想离婚完全可以,等孩子进了好学校,咱俩把离婚手续一办,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还有了房子,谁都没吃亏,没有你这个事儿,我也不能没有自己的房子,对不对?


那天所有的玩笑都围绕着这个“假结婚”,我说你可真聪明,凭一套学区房你能娶多少老婆啊?都可以贴广告了,让那些假离婚的夫妻中的女方带着孩子嫁给你,孩子入学了再离婚回去找自己丈夫……他说对啊,以后生意不做了,就干这个,广告上一定要写上“非诚勿扰”……


这件事就是个玩笑,我不会让它发生。但是,仅仅是这样一个玩笑,已经够让人感伤了。试想一下,一个中年妇女,为了自己的孩子要进入一所心仪的学校,情急之中把自己嫁出去,交换的条件是对方买一套学区房落实孩子的户口……一想到这里,我觉得生活有时候真令人悲伤!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能妈妈遭遇无解谜题为升学夫妻假离婚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