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生于80年代以前的甘肃农村人来说,麻鞋一点都不陌生。记得小的时候,母亲也常常为我做麻鞋,夏天穿在脚上很轻巧,也很舒适。所以说,麻鞋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双舒适的鞋子,更是一段温馨的记忆,也是深沉的母爱,浓浓的乡音和乡情。麻鞋,更是一双穿在脚上的乡愁。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物养一方人。”甘肃省的甘谷县适合种麻,栽培麻的历史很悠久。甘谷及周边区县种植的麻,色泽光亮,耐湿且抗腐,韧性和弹性好。因此孕育出了一方麻鞋文化。
天水是“伏羲故里”,相传伏羲因受网罟(音同“古”,意为渔网)启发而结草为鞋,甘谷麻鞋由此起源。史料记载,甘谷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唐代时,麻鞋的制作技艺已趋于成熟,随着对制作技艺的不断完善,甘谷麻鞋曾一度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来临,却使这项传承了千年的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
甘谷麻鞋是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及相关材料,以传统手工工艺制做而成。麻鞋有两种,一种由麻编织而成,一种由棉线编成。制做麻鞋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等,用木楦头把鞋撑起来,帮梁、鞋耳、鞋鼻梁贯穿耐力麻绳,鞋即成。传统甘谷麻鞋制成后,须在鞋底渗入厚厚一层稀牛粪以坚其质,风干后硬似牛皮,非常适宜在崎岖的山路上长途跋涉。
麻鞋式样有单边绳的偏帮子与牛鼻梁,有以绳网代替鼻梁形成圆口秃顶的齐帮底、一只船,还有三根弦、布包边等。色彩除天然的白色外,还有经过染色的红、黄等多种颜色,集实用和观赏价值于一体。
其实,麻鞋的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寓意姜维随诸葛亮远征,母亲思儿当归;“单鞭救主”源自尉迟敬德以一支钢鞭救其主李世民的唐代故事;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还有“虎目圆睁”等等。端午时节,有定婚女子赠男子工艺麻鞋表示爱情的习俗。
以前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的衣着往往是朴素单调的,麻鞋也是当时大部分人春夏秋三季唯一的选择。现在随着经历的发展,款式多样的各类鞋替代了麻鞋,麻鞋渐渐被人们“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创新传承才是出路。根据资料,麻鞋具有凉爽透气、防潮防滑,且有吸汗治疗脚气的作用,更具有按摩脚底穴位、疏经活络、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这些特点正顺应了人们返璞归真、追求健康的理念。
所以,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甘谷麻鞋也做了大量的创新,鞋型多样化,有各式麻拖鞋、商务休闲风格、居家风格、运动风格等多种类型,麻鞋也重新形成了一种新时尚。据了解,甘谷麻鞋在国外非常受欢迎,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
穿着麻鞋长大的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里都有浓浓的乡愁。行囊中的那双麻鞋,有慈母的叮咛,更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每当夜深人静之际,在他乡的软床上,静静地为他守望亲情,祈祷平安,支撑起信念。
非遗传承人展播
剪纸传承人系列之田秀茂
田秀茂,庆阳西峰人,78岁。先后在原庆阳县文化馆、原西峰市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单位任职,曾担任庆阳香包刺绣图案设计师。剪纸作品有《十文钱》《五爱功德》《支前》《奔向二零零零年》等,被《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师》书刊收编出版,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民俗艺术大师。
他的剪纸作品,将多种艺术融为一体,不仅能够生动地表现各种人物形象,更能够传神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以及精神面貌。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言,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