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处暑,是农历一年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农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古人的秋天算得比当代人早。以立秋算作秋天的开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往往气温在20到30度之间。尤其处暑,在传统的三伏之后,还会白天有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传统称为秋暑或者秋老虎。
而当代人往往是以气温持续五天10℃-22℃之间算入秋,当代气象学的入秋往往已经是古代的仲秋,晚秋甚至初冬了。
秋老虎的到来,延续了漫长夏天的感觉,往往让人难受,古代消暑条件有限,秋暑秋老虎也是秋天最难度过的时段。
处暑这个节气是传统夏秋的换季之时,时热时凉,捉摸不定,古代诗人秋天多有美诗,但往往这段时间处于创作低迷期,其原因也很简单,热凉不均,导致情绪烦躁多变,诗情画意都被压制和割裂,很难形成让人感同身受的连贯的审美。
不过宋朝杨万里的诗倒是值得一看,因为是反诗意的现实版本,反而将秋暑秋热写得淋漓,让人感同身受。
“汗如雨点涌人肤,一一须根一一珠。
不道去年秋不热,今年秋热去年无。”宋朝·杨万里《秋暑三首·汗如雨点涌人肤》
这秋暑天气,汗如雨水一样从皮肤往外渗,到什么程度呢?
每根毛发都有汗水。宋朝人蓄发蓄须,那汗水从毛孔里涌出,每根胡须上都挂着晶莹的汗珠。
其实这些感受当代人也有,就算是剪短的头发,这样的暑热天气,就像顶着皮草一样。
女性的长发更能感同身受。
他感叹,不是说秋天不该热,去年不也经历秋老虎吗?可是今年比去年秋天还热啊。
很多时候,也是心理上的,秋老虎和秋暑正是在传统的秋初,反而让人更难受,因为秋天来了,按道理应该凉快啊。
倒是当代人没那么敏感,这段时间,只要不是换上秋装觉得冷的时候,统统叫夏天。反正很多南方的城市自诩只有两个季节,长夏和长冬,倒也没有什么分外的期盼。
“不教老子略眉开,夏热未除秋热来。
一夜凉风吹欲尽,半轮晓日唤将回。”秋暑三首宋朝·杨万里《秋暑三首》
古人对秋天看得重,一方面传统的秋天每个时段都和农事有关,另一个原因,很多文化阶层,都会以秋天激发灵感,进行创作。
但问题是,暑热不退,秋凉徘徊,让很多诗人痛苦,拿什么来悲秋呢?老天爷太不照应人的心情和心愿了。
这持续的高热,简直不叫我痛快。夏天的暑热没有完,秋天的秋老虎又来了。
刚刚晚上有点凉风,我准备开始开始重要的工作和写诗抒情。
一大早上,那出来的灼热的太阳,我就知道,今天的事情和心情泡汤了。
秋老虎有个特点,就是晚上还是稍稍凉快一点,让你有秋来的凉爽,生出浩然远行的理想,但到了白天,就粉碎了你的美梦。骤然飙高的温度,像老虎守在门口,翻着白眼,狰狞向人。
有点远行或者诗意的人,此时都会郁闷,没完没了地热,让人绝望。
“今年秋热倍常年,更住西峰落照村。
最是樱桃梢上日,徘徊不落等黄昏。”宋朝·杨万里《秋热二首》
正是因为秋暑晚上要强一点,很多人都盼望太阳下山,解除被热环绕的痛苦。
杨万里居住的地方很不好,在山上的西面的村落,这正对着西边的太阳,可想而知秋天的西晒将整个村落都仿佛烤成金黄色的馅饼。
最大的愿望就是太阳快点下山。
可是墨菲定律是这样的,你愿望什么就不来什么。
你看你看,那太阳像红樱桃挂在树梢,半天没移动多少位置,我等待天黑,它好像也等待黄昏的到来,可是是因为它不落下去黄昏不来,而是因为黄昏不来,它不肯落下去呢?
用红红的樱桃形容这秋天的落日,杨万里的比喻精巧中透着那种俏皮的无可奈何。
夕阳虽小,却也余威彪悍。
你就拿这只小樱桃奈何不了!
我看到这里,对他带着同情的笑意。
“多难幽怀惨不舒,秋风残暑扫难除。
一生最怕西窗日,长是酴醾架子疏。”宋朝·杨万里《秋热二首》
心情实在被秋热整得难受啊,比如很想沉静下来,写写悲秋,抒发一下内心的情怀,可是秋天不可悲,可悲的是自己。风小小,热滔滔,没有凉快的环境,哪里有清幽的心情?
我这一生最怕西晒,那太阳不但烤焦了荼蘼藤,还烤焦了我。
不过杨万里没办法选。因为整个村落都在山的西面,连同他自己的房子,窗户开在西边,多少还有点风,这样依山而建的房子,只怕房子其他的房间更加不通风吧。
杨万里其实是南宋高官,如果他想要一座城市或者好地方的宅子,是非常简单的。
但是我佩服他的事,腰带缠金,国之重臣,却一生坚持清贫自律的生活。晚年回到家乡,和普通农民一样,别人怎么过,他怎么过。有看望他的官员,发现他住在非常简陋的农村草房里,深感震惊。
杨万里一生,愿意和最普通的人民站在一起,感受他们的炎凉痛苦,这是最让人尊重的。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国爱民的情怀。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