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能静居日记和老照片中的赵园旧貌
TUhjnbcbe - 2023/9/11 6:51:00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www.pfzhiliao.com/m/

近几月,将赵烈文《能静居日记》翻阅一过,其中述及常熟赵园营建过程甚为详细。而赵园初建时的布局和建筑与现有建筑已有较大不同,即使现存建筑很多也已失去了原有的名称。

因此,试以《能静居日记》文字记载,结合现存赵园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度的老照片还原赵园旧貌。其中可能仍有不够准确之处,敬请指正。

《能静居日记》书影

赵园,自同治四年(年)八月二十六日开始“丈量地面,绘造屋图式”至光绪十四年(年)的23年间修造不断,最终形成“凡住宅及园中楼堂榭亭共为屋一百二十间,走廊内外通共八十馀间,石山二堆、大小桥六架,果树、花卉以千计”的规模。

对于赵园的整体布局,记载得较为全面的是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一日的日记:“有以西海幻人技照人影镜中者,番禺张生是日招之来为静圃写影。初由溪南照溪北,自柳风桥、延台、黛语、静乐二楼,东抵雪亭为止,余乌巾杖舃立于渐波阁道上。次由溪北照溪南,自忘忧台、带烟桥、大愿船西至渐波阁道为止,余坐船斋前石阑内,宽儿撰杖以待。”

《能静居日记》书影

沿着以上记载的视线,即从园北至园南,根据《能静居日记》,昔日赵园的主要景致建筑兴建时间、过程及园中位置梳理如下:

民国地图上赵园(水吾园、宁静莲社)的地理位置

柳风桥(建于年,位于赵园池北水口):光绪二年六月十四日:“水口石桥今日合龙,名之曰‘柳风桥’”。光绪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柳风桥工成,晚同南阳君挈子孙登眺,绿柳毵毵,低拂桥背,石阑俯瞰,水碧于油,名园得此,殊增胜概。余自乙丑岁卜筑斯地,即欲于水口为一桥,天道周星,始遂厥愿,缔构之功,亦云艰矣。”光绪十年正月初五:“柳风桥下新设小门,今日择吉上门。”

延台(建于年,位于赵园池北黛语楼前):光绪二年正月二十日:“将于黛语楼前造月台三间,故先庀材。”二月初八日:“拟于黛语楼之前造月台三间,以收远景,是日卯刻启土解木,侵晨起莅其事。”二月十四日:“黎明抵陆墓,泊舟登陆,购方砖三百二号,砖万馀,月台用也。”三月初二:“露台自前月动工后,今始兴作。”三月初十日:“未刻露台上梁,漆工漆饰西楼。”三月十八日:“露台围墙告成,台面尚未铺砌。”四月十二日:“露台是日告成,登览四周,东则碧树满城,鱼鳞万瓦;西则苍岩列幛,鸟径千回;北则雕楼绮疏,山亭翼然其上;南则清流芳沼,柳堤界其中。地既灵奇,制复崇敞,以之娱老,可以忘年。台适成,有以长春花二盎至者,拟名之为长春之台,以识余乐。”闰五月朔日:“新筑之台定名曰‘延台’。”

黛语楼、能静居(建于年,位于赵园池北靠西):光绪元年十二月十八日:“修饰西楼落成,名曰黛语楼。西窗正对虞山,峰岚紫翠,爽若列眉,近可晤语,故标是名。楼下仍名能静居,西为卧室,中间、东间敞开,设书案文具。生平所得经书名画、金石图籍,择最精者藏诸,俯仰是间,足以忘老。”

黛语楼下翠石(即黛语楼下假山,建于年):光绪二年十二月初九:“石工魏春泉载石峰来,高六尺,秀出双鬟,亟购之,拟易黛语楼下叠石而纳此峰。”十二月十七日:“黛语楼下新植翠石,以其形似名之为‘秀鬟峰’。”十二月二十二日:“黛语楼下重磊石峰成,凡五峰,中曰秀鬟,西北曰浮屠,西曰香炉,东南曰鹤坞,东下曰朵云,皆神似。”

静乐楼(构建年份不详,应紧邻黛语楼):仅出现于上文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日记中。

赵园西北角主要建筑和景致(约20世纪20年代)

雪亭(建于年,位于池北远心堂西侧):光绪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接造堂西临水一亭及回廊。”六月二十八日:“临水亭等皆成,尚未制名。”十一月二十九日:“自吾为临水亭,期欲观雪,亭成而今岁雪甚,南中十数年无之,煮酒观书,晨夕于是,幽栖之惬,可谓天相之矣。亭久无佳名,辄赓雪堂、雪楼之称署之曰‘雪亭’。”

弓腰桥(建于年,位于雪亭之西,现见于柳风桥边):光绪六年三月朔日:“雪亭之西建石桥,凿整石为之,微偻而曲,名之曰弓腰桥,于是日成。”

赵园东北角主要建筑和景致(约20世纪20年代)

西堤长廊、学蔀通津(学蔀通津为园西南部小方亭,建于年;西堤长廊位于园之西堤,两水之间,建于年):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七:“静溪极南增造小方亭。”七月十五日:“西堤造走廊,自桥亭起至圆亭止。”九月初五:“长廊建至天放楼西小方亭前,方亭为书楼必由之径,以‘学蔀通津’额之。”九月二十八日:“是日申刻西面走廊竖柱上梁,为全园合龙完工吉日。”

珠渊亭(为西堤上三层圆亭,建于年):光绪十二年三月初七日:“为圆亭于池西堤上,是日申刻下桩,先为亭下石岸。”九月十八日:“辰刻西亭三层楼上梁。”十一月二十四日:“池西三层亭成,西北望山,西南望湖,城内屋瓦龙鳞,城外田畴绮错,皆一览尽之。有此亭,而远近胜景咸登几席,在通园中允称杰构。亭址居二水间,八柱而圆顶,状如覆笠。又面东临池,最宜赏月,名之曰‘珠渊亭’。是日与南阳君登眺极乐。”

渐波阁道、通波台(始建于年,南北向跨于池中央,初为木桥,名为“渐波阁道”;后于年改为石桥,更名为“玉虹桥”,中间设方台名为“通波台”):光绪五年七月二十三日:“静渚为舫斋,并自百衲堆架木梁至静渚,均是日起工。”光绪十二年二月初二:“池心木桥渐坏,易之以石,凡十三节,节长一丈,中节为方台,更名‘玉虹桥’,台曰‘通波台’,僦工是日为始。”五月初十:“玉虹桥成,用功凡百日。”

赵园西南角主要建筑和景致(约20世纪30年代)

百衲堆、忘忧台(始建于年,为池南岸假山;年重磊):光绪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池中磊石山是日兴工。”六月二十九日:“池中磊石山将成,逐日与石商量位置,今晨解衣盘礴,亲立石于东峰,始有彼此相揖之势。溪波荡漾,峦影参差,静溪一胜也。”七月初四:“池中磊石山告成,以古人有百衲琴,名之曰‘百衲峰’。”光绪四年七月初六:“池中百衲峰重磊。”八月初四:“百衲堆告成,用工百九十有八。自池底至峰巅崇二丈,名其中峰曰‘忘忧之台’,树以萱草。东小峰临钓矶,名曰‘操犗碣’。西峰如屏,下为平台,瞰池前后两柱,名曰‘招隐窝’。”

带烟桥(建于年,位于池南船舫以东,通往东皋):光绪五年七月十一日:“静渚东垂为小石梁,通于东皋,今日始为之。”七月十七日:“静渚东皋小石梁成,名之曰‘带烟桥’”

大愿船、飞庐(建于年,位于池南):光绪五年五月初九:“静渚拟筑舫斋,是午动工。”八月十六日:“舫斋是日落成,名之曰‘系舫仓屋’。”

天放楼(约建于年左右,原位于池北,后于年建于池南):天放楼之名首次出现于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中:“眉生、九兄来自苏垣,延登天放楼觞之,畅谈至二鼓乃去”,尚没有明确的方位记载。同治八年三月二十日:“天放楼北窗可眺水滨,龙舟回旋于内,同家人聚观。”及光绪四年二月初二:“移值翠薇一株于静溪北天放楼前。”可知,最初的天放楼应是坐落于赵园池北。到了光绪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丑刻起监工役,建造南楼,择寅初刻竖柱”,至六月二十八日:“天放楼成”,天放楼始移至池南。

赵园东南角主要建筑和景致(年)

此外,在《能静居日记》中,还有青林堂、见微书屋、松颜阁、远心堂、喜林门、乐林门、静安楼、东隅新宅、池东土山及茅亭、东园书堂等建筑景致的记载,但大多无法确定位置,需要进一步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能静居日记和老照片中的赵园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