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盘小美马志尧
什社乡贺塬村,亩榛子树长势喜人;显胜乡毛寺村,相继建成了生态观光采摘园、刺槐苗木培育基地、葡萄采摘园;后官寨镇赵咀村,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养业。放眼西峰乡村,无论是偏远村还是城郊村,一个个产业基地相继建成,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为脱贫致富注入活水。
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西峰区把培育致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和区情实际,发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四大主导产业,因村因户施策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支部“领航”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近日,走进西峰区董志镇廖坳村“扶贫车间”,杂粮、坚果、土鸡蛋等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枕头、鞋垫、陶罐等手工制品琳琅满目。“这里卖的基本上都是村民自产的农副产品,有20多个种类。”村*支部书记冯天学说。
廖坳村地处塬边咀梢,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群众增收困难。去年,廖坳村在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种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手工作坊”产业扶贫模式,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庆阳精艺民俗手工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集技艺培训、手工艺品制作、产品展览销售等于一体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加入其中,发挥一技之长,利用双手脱贫致富。
“今年7月,合作社和市内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截至目前,共销售鸡蛋、蜂蜜、菜籽油等农副产品10多万元。”冯天学告诉记者,“扶贫车间”的成立,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村民实现居家创业增收。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带动全村手工业和种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扶贫车间”已带动发展初具规模的“五小产业”户11户,带动创办简易*酒、豆腐、木雕等家庭手工作坊10个,全年带动销售50余万元,其中订单销售30余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峰区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建强村级*组织,结合村“两委”换届,把一批有觉悟、有经营头脑的*员、致富带头人选进村班子。同时,鼓励村集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通过支部领办、组织能人创办、村组联办等形式领办、创办合作社,创新“*建+”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入股,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建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激发贫困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郎铺村打造苹果示范基地,先后栽植亩矮化密植果树;温泉镇湫沟村建设羊舍,发展湖羊产业;显胜乡蒲河村依托香草园、甜瓜基地,发展旅游业……如今,在村*支部的引领下,全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所有贫困户均加入到合作社,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
多方合作
盘活资源抱团致富
12月3日,后官寨镇帅堡村新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育肥场正式投产运营,首批投放仔猪头。
合作社负责人王新玉介绍,去年以来,合作社依托“+”产业扶贫的利好*策,整合贫困户财*专项扶持资金、村集体资金,先后吸纳户贫困户共入股万元、村集体入股资金72万元,规模发展种养业。今年,合作社共养殖土蜂80多箱、芦花鸡只,种植金银花亩,依托正大集团种猪繁育场产业化项目,新建标准化连体生猪育肥猪舍1栋,建成鱼塘立方米。
“明年,生猪、散养鸡、金银花、蜂蜜的总收入预计在多万元。年之前,合作社按入股资金8%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年之后,逐年提高分红比例。”王新玉说,合作社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打造集生猪育肥、林下养鸡、蜜蜂养殖、金银花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形成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积累、合作社发展“三赢”的局面。
在培育农业产业中,西峰区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模式,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布局,以中盛、正大、居立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多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引领、合作社组团发展、农户入社多元增收”的方式,动员各村以集体的土地、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入股,贫困户以土地、劳力、资金等入股,构建利益联结“多赢”机制,壮大主导产业,开辟群众致富门路。
目前,全区累计培育龙头企业20个,培育承接主体个,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户均配股元以上。今年,完成各类财*资金入股.78万元,村集体入股4万元,农民自有资金入股.8万元、土地入股1.25万亩,实现了各个产业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都有致富产业。
“造血”扶贫
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
今年48岁的都小虎,曾是后官寨镇路堡村的贫困户,过去靠种地和小规模养羊维持一家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年,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都小虎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先后购买了20只羊、5头牛、10头驴,扩大养殖规模。
“国家的扶贫*策很好,不仅提供贷款,今年还发放了元‘五小产业’补贴资金,平时帮扶干部也给我们提供帮助,我对发展养殖业很有信心。”都小虎介绍,这几年,每年养殖收入在2万元左右,他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日子越过越好。
贫困户要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己的双手。为了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拔穷根”,西峰区按照“*府引导、农民自愿、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根据贫困户个人意愿、家庭劳动力和经济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导扶持贫困家庭自主发展“短、平、快”产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不断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资金短缺是许多贫困户发展产业面临的难题。对此,西峰区坚持以财*投入为支撑,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各类扶贫资金,落实财*专项扶贫贴息贷款、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等扶贫项目资金。今年,全区共落实产业到户扶持资金.16万元,其中贫困户“一户一策”产业培育增收项目.22万元;对全区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五小”产业的一二类建档立卡贫困户奖补.91万元;扶持户贫困户栽植苹果树。
西峰区还加大农业技能培训力度,针对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开展“定向式”集中培训、“点单式”精准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技能。
在多项*策的支持下,贫困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后官寨镇王岭村的雷声财发展规模养殖生猪,平均每年挣四五万元;什社乡新兴村的武兴平种植大棚瓜菜,年收入3万元左右;显胜乡岳岭村的刘保童经营果园,养殖鸵鸟、山羊,顺利摘掉“贫困帽”……目前,全区已有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五小”产业,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