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北过安定北界麦田山。
河水东北流,迳安定祖厉县故城西北。汉武帝元鼎五年,幸雍,遂逾陇,登空同,西临祖厉河而远。即于此也。王莽更名之曰乡礼也。━━李斐曰:音赖。
又东北,祖厉川水注之。水出祖厉南山,北流,迳祖厉县而西北流,注于河。
《地图集》将西汉祖厉县故城约标注于今会宁县郭城驿镇汉祖厉县遗址郭蛤蟆城处;但按注文“河水东北流,迳安定祖厉县故城西北”作方位考量则明显有些牵强。(如下图所示);此外郭蛤蟆城被判定为宋代城址则基本可排除其为祖厉县故城的可能性。(该城筑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年),城垣内一外二,壕堑三道,夯土筑成;年省*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①])。
近年来刘永胜在《西汉安定郡祖厉县城址考》一文中认为:西汉祖厉城遗址在今靖远县城西北五里处的城关镇红嘴子村的*河边[②]。文中以在红嘴子村附近的河靖坪东北边发现的数处汉墓为佐证,(年修建罗家湾小学挖出汉墓数座,汉砖拱顶,“出土五铢、货泉古币多枚”)推测祖厉县城可能就在附近。至于为何没有发现遗址的问题;刘氏则以为是因*河南岸河水与祖厉河改道冲毁所致。他援引明正德十六年()《改修祖厉河碑记》记载:“宁夏总兵路瑛(靖远人)量功命役,截其上流,去卫五里许,地名红嘴,使之北入*河[③]”证明西汉祖厉城遗址被明代改修祖厉河水道时所占用和挖毁。
刘氏所论虽有一定道理,但鉴于考古依据匮缺且与注文“北流,迳祖厉县而西北流”有稍许出入,本文姑且存疑;至于究竟何处则尚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报告结合注文再作甄别。
河水又东北,迳麦田城西。又北,与麦田泉水合,水出城西北,西南流注于河。
张明清、刘再聪在《麦田城与故会州州治考述》一文中依据古文献经过数年考证发现麦田城在旱平川西南隅的月河河口[④]。该文称:今旱平川西南部有东西两座古城.偏东者当地人名其为(鹯州城西汉为鹑阴县)鹊阴古城,偏西者为柳州古城即麦田城。(备注:20世纪50年代,时任甘肃省省委第一书记的张仲良到北京参加会议。会议间隙,毛泽东向他询问:“甘肃有西秦时建过都城的鹯州城、柳州城,它们在什么地方?”主席突如其来地询问,张仲良自然无法回答,只好赶紧打电话让省委办公厅去查询。后来人们才发现毛主席询问的两座古城就在靖远县水泉乡内。)
河水又东北,迳麦田山西谷,山在安定西北六百四十里。
河水又东北迳于黑城北。
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建武八年,世祖征隗嚣,吴汉从高平第一苦水谷入,即是谷也。
高平川水,即今清水河。“高平川水”亦称“苦水”;其水含盐量较高,通常在3~10克/升;流域内有的泉水富含芒硝臭气甚浓;当地多建“水窖”蓄雨水以备饮。
“臭水河”回归“清水河”...清水河同心段综合治理成效初显;显著改善的水环境吸引了水鸟前来栖息。新华网姜雪城摄
东北流,迳高平县故城东。汉武帝元鼎三年置,安定郡治也。王莽更名其县曰铺睦。西十里有独阜,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故世俗呼此阜为风堆。其水又北,龙泉水注之,水出县东北七里龙东,东北流,注高平川。
高平县故城,即今固原市。公元前年,汉武帝置安定郡,郡治高平,即今固原,辖21县,同时筑高平城,即今固原内城,从此固原成为安定郡的*治、经济、文化中心[⑤]。
高平县故城、龙泉水、独阜等如图一所示。
川水又北出秦长城,城在县北一十五里。又西北流,迳东西二太楼故城门北,合一水,水有五源,咸出陇山西。东水发源县西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湫水北流,西北出长城北,与次水会。水出县西南四十里长城西山中。北流迳魏行宫故殿东,又北,次水注之,水出县西南四十里山中。
湫渊,按注文“东水发源县西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结合Googleearth等综合考量约今海子峡水库,湫水则为今冬至河。(备注:汪一鸣在《郦道元与宁夏[1]》一文中亦判定湫水为今冬至河)
“次水、湫水、水出县西南四十里长城西山、东水发源县西南二十六里湫渊”等地理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表1高平水上游鸟瞰图
北流迳行宫故殿西,又北合次水,水出县西南四十八里。东北流,又与次水合。水出县西南六十里酸阳山。东北流,左会右水,总为一川。东迳西楼北,东注苦水。段颎为护羌校尉,于安定、高平、苦水讨先零,斩首八千级于是水之上。
苦水又北,与石门水合。水有五源。东水导源高平县西八十里,西北流,次水注之。水出县西百二十里如州泉。东北流,右入东水,乱流,左会三川,参差相得,东北同为一川。混涛历峡,峡即陇山之北垂也。谓之石门口。水曰石门水。在县西北八十余里。石门之水,又东北,注高平川。
川水又北,自延水注之,水西出自延溪,东流历峡,谓之自延口,在县西北一百里。又东北迳延城南,东入高平川。
川水又北,迳廉城东。按《地理志》,北地有廉县,阚骃言在富平北。自昔匈奴侵汉,新秦之土,率为狄场,故城旧壁,尽从胡目,地理沦移,不可复识,当是世人误证也。
廉城,郦道元认为此处“廉城”与后文“廉县故城”,系因不同的时空维度而发生变迁。(“地理沦移,不可复识,当是世人误证也”)备注:“廉县故城”在今宁夏银川西北、贺兰县暖泉附近[⑥]。
川水又北,苦水注之。水发县东北百里山,流注高平川。
川水又北,迳三水县西,肥水注之。水出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牵条山西,东北流与若勃溪合,水有二源,总归一渎,东北流入肥。肥水又东北流,违泉水注焉。泉流所发,导于若勃溪东,东北流入肥。肥水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水东有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本属国都尉治,王莽之广延亭也。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议郎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治此。羌有献金马者,奂召主簿张祁入。于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尽还不受,威化大行。县东有温泉,温泉东有盐池,故《地理志》曰:县有盐官。今于城之东北有故城,城北有三泉,疑即县之盐官也。高平川水又北入于河。
王北辰在《三水、乌氏、他楼城考[1]》一文中以为清人王先谦、杨守敬等引用董佑诚之说认为由山营河、贺堡河汇成的西河为古肥水的说法是错误的。王氏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比对上述注文指出:“逐条比定高平川水各支流的结果,认定今之西河乃古之石门水,而今同心县城北的苦水河才是古肥水”(王北辰)。但汪一鸣在《郦道元与宁夏》一文认为西河为今肥水,中河为石门水。汪氏称:“仔细研究水经注)有关高平川水(今清水河)、瓦亭川水(今葫芦河)的记述后,我们可以列出其水系的分布格局如下表[2]1”:(汪一鸣)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节选西河即石门水的比对证据
经笔者仔细爬梳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地图比对注文描绘的高平川水(今清水河)的支流顺序,由南向北依次应为:湫水、次水、石门水、延水、肥水(迳三水县西),则汪一鸣上述的高平川水古今河名对照表所示是基本正确的(次水因注文所载较为混乱故无从判定):即今之西河乃古之肥水,而今之中河乃古之石门水;故此王先谦、杨守敬等引用董佑诚之说认为由马营河、贺堡河汇成的西河为古肥水的说法是正确的,而王北辰先生所论则难经方位及距离的校验。(颇疑王氏盖以西河经石峡口之故而误判其为石门水,却忽略了“肥水迳三水县西”及“肥水出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牵条山西”的方位及距离表述。)
此外据甘肃当地学者张多勇实地考证:高平川水,即今流经宁夏固原的清水河……“水东有山”即今之大罗山,山东有红城水古城遗址,当为西汉时三水县遗址......红城水北遗址(非红城水村古城遗址)当为西汉三水县城址,地理坐标为N37。.8E。26.33.3”,海拔高度米[⑨]。
故按注文“水东有山(大罗山),山东有三水县故城”结合文献考古资料等综合考量张多勇实所称红城水北遗址即为西汉三水县城址。
河水又东北,迳眴卷县故城西。《地理志》曰: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河水于此有上河之名也。
眴卷县,中宁县地志办工作者以为:“从眴卷城*灌区一带发现的汉代文物来看,最密集的地带是在今新堡镇西部约l公里处,紧靠清水河故道的肖闸村和创业村。年,中国考古研究所*河青铜峡水库文物调查组来这里考查时,在新堡到古城的车道两侧荒漠丘陵地带,除了发现大量散落的石器外,还发现大量汉代陶片瓦砾..........由此可见,晌卷城距这个文物密集区不会很远[⑩]”。
[①]新华网甘肃频道(-07-:46)
[②]刘永胜:《西汉安定郡祖厉县城址考》,《丝绸之路》,年12期,第5页
[③]陈之骥撰:《靖远县志》卷6《碑记·改修祖厉河碑记》,第-页,清道光十三年著,民国十四年铅字重印,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④]张明清、刘再聪:《麦田城与故会州州治考述》,《陇右文博》年第2期89-93页,
[⑤]宁夏文明网:《丝路重镇——固原古城的前世今生》,发表时间:-09-26
[⑥]杨森翔:《历史上的灵洲、灵州、灵武谷、灵武城址及其他》,《宁夏大学学报》,年第1期,第30页
[⑦]王北辰:《三水、乌氏、他楼城考》,《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l期(总第30期)
[⑧]汪一鸣:《郦道元与宁夏》,《宁夏社会科学》,年3月,第2期(总第期)
[⑨]张多勇:《历史时期三水县城址的变迁》,《西夏研究》,年第1期,第页
[⑩]苏忠深:《眴卷建置考》,《宁夏史志》,年第一期,第22页
............
○河水三
△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
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县城。王莽名郡为威戎,县曰持武。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化尤异,*龙应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三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
河水又北,有薄骨律镇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马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所未详也。
河水又迳典农城东,世谓之胡城。又北迳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皆参所屯,以事农氓。河水又东北,迳廉县故城东,王莽之西河亭。《地理志》曰:卑移山在西北。
河水又北,与枝津合。水受大河,东北迳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田圃。
北流入河,今无水。《尔雅》曰:灉,反入,言河决复入者也。河之有灉,若汉之有潜也。
河水又东北迳浑怀障西。《地里志》浑怀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齐平,徙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城之名矣,南去北地三百里。
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吴忠市当地学者杨森翔在《历史上的灵洲、灵州、灵武谷、灵武城址及其他》一文中以为:“上河峡”、“青山峡”就是今天的青铜峡;“富平县故城”是秦朝大将蒙恬于公元前年初设的富平县旧址,亦即秦富平城,其址大约在今宁夏金积与吴忠之间;“薄骨律镇城”也叫“果园城”、“白口骝”,即魏明帝时复置的“灵州”城,址在古“灵洲(河奇)”上,今吴忠西北早元、古城湾一带即是;前一个“典农城”即南典农城也叫“胡城”,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邵岗与玉泉营之间;“上河城”约在今宁夏永宁县西南;后一个“典农城’’即北典农城,也叫“吕城”,址在今永宁县西北、陶乐南;“廉县故城”在今宁夏银川西北、贺兰县暖泉附近;“浑怀障”址在今陶乐西南兵沟一带[1]。
石崖山,有学者认为即今贺兰山;但按注文“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结合地形图考量更准确地说是今石嘴山。
“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亦应指石嘴山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大致分布在贺兰山从东至西的正谊关沟里的黑山子,翻石沟,树林沟,边沟,黑石茆,韭菜沟,归德沟,大水沟,西峰沟等,绵延百里的山崖山坡上,计十几处,约多幅,大部分为羊、鹿、豹、狮、狗、狼,还有脚印、人面、祭祀、图腾崇拜物及塔、文字等图形。其中二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动物亦为数较多,石嘴山市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多为通体凿刻(阴刻)、线刻、磨刻的较少,但具像性很强[2]。
[1]杨森翔:《历史上的灵洲、灵州、灵武谷、灵武城址及其他》,《宁夏大学学报》,年第1期,第30页
[2]刘淑娟:《文明的印痕--石嘴山境内的贺兰山岩画》,《黑龙江史志》,年3期,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