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盘小美摄影报道
年终岁末,年味渐浓。一大早,走进西峰区彭原镇刘岭村村民杨治忠的*酒作坊,阵阵酒香扑鼻而来。整齐摆放的酒缸、火红的灯笼、精致的窗花,让整个农家小院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我们的*酒是用高粱、糜子、桂圆等18中食材酿制的,每年到春节基本就卖完了,最近我们接到饭店的订单,供不应求,所以这两天又酿了3缸……”在操作间,提及自家酿制的*酒,正在忙碌的杨治忠滔滔不绝。
今年59岁的杨治忠告诉笔者,在*土高原,很多村民都有自酿*酒的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酿制*酒,逢年过节,不论是自家人吃年夜饭,还是亲戚朋友相聚,都会温上一壶*酒。有了酒香,年味就更足了。
“受父亲影响,20年前,我就开始酿制*酒,当时没啥挣钱的门路,我就想着依靠这门传统手艺挣钱养家。”杨治忠说,起初规模不大,每年就酿制多斤,随着需求量增加,他修建了*酒作坊,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不断学习摸索,调整配方,提升品质。
“要酿出好喝的*酒,必须选用优质、新鲜的食材,另外制作工艺也很有讲究。”杨治忠介绍,酿制*酒的工序很多,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每年农历6月份开始制作酒曲,接着要准备小麦、糜子等粮食、药材,8月份山楂、桂圆等配方食材上市后开始投料酿制,发酵过程需要3个月以上,直至农历11月底才开缸售卖。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年,凭着良好的口感和品质,杨治忠家的*酒名气越来越大,积攒了不少固定客户,每年酿制30多缸,一缸能出斤酒,每斤卖7元,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销往西峰及各县的一些农家乐、饭店,销量在-斤。同时带动周边近10户村民酿制*酒。
“酿*酒既是老人流传下来的手艺,也能增加收入。我会继续坚持做下去,新的一年,打算多酿几缸,让自己的腰包更鼓。”杨治忠说。
责任编辑:宋菲菲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