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衡量肾病病情轻重的常用指标,很多肾友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尿蛋白忽高忽低的情况,让人非常紧张,担心蛋白尿不能消失该怎么办?
01
蛋白尿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健康的成年人每24小时会排泄<mg的蛋白质,其中20%是白蛋白。
肾脏受损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进入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蛋白质进入终尿中即形成蛋白尿。
形象点讲,肾小球滤过膜好比是“筛子”,健康人的“筛子”孔径较小,蛋白质不能进入尿液;肾脏受损后,“筛子”孔径变大,蛋白质可以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肾脏损害越严重,进入尿中的蛋白质越多,尿蛋白越严重。
众多实验结果表明,尿蛋白不仅反映肾脏损害的程度,在慢性肾脏病进程中还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一系列的临床调查研究也表明: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是否会演变成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预测指标。
简单来说,尿蛋白越严重,越容易肾衰!
02
尿蛋白“+”和“-”
尿液检查,我们常会看到尿蛋白“+”和“-”这两个符号。“+”加代表阳性,“-”代表阴性,通常情况“+”越多,表明蛋白尿越严重。
但有时候,尿蛋白“+”不一定准。主要是这项检查只能表明当天的情况,而不能反应肾脏实际的情况。且受外在因素影响多,比如发热、感冒、疲劳、腹泻等情况均可影响检查结果,通常还要结合尿蛋白定量(24h蛋白尿)的检测结果来判定。
03
24小时尿蛋白
24小时尿蛋白作为尿蛋白定量指标,从肾病整体来看,其数值越高对肾功能越不利,尿*症风险越高。这也是很多人看到尿蛋白高就非常害怕的原因。
但对于早期就存在大量蛋白尿的肾病,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IgA肾病及系膜增生性肾炎等多数肾病早期预后较好。
04
如何预防反复蛋白尿?
1、合理用药
目前治疗肾病主要使用的药物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或预防并发症的药物。
尿蛋白反复出现或加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新发感染;体内有血栓形成;患者因担心激素副作用,不坚持用药或私自减量,也会影响尿蛋白的稳定,从而影响整个病情的发展。
因此,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2、饮食调理
治疗蛋白尿的同时,饮食上适当限制非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即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
慢性肾病每日摄入的蛋白中最好有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有鱼、禽、肉、蛋、奶等动物蛋白质,大豆及其制品(豆腐、千张、腐竹、豆浆等)。
其他植物性蛋白(主食、蔬菜、水果等)及胶原蛋白(猪皮、猪肚、鸡爪等)为非优质蛋白质,人体利用率低,产生的含氮废物多,需限制食用。
蛋白尿反复发作,对肾脏的危害性很大的。因此,为预防尿蛋白反复发作要学会读懂尿检单,严格遵从医嘱,结合药物、饮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琛,高俊虹,占永立,etal.肾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的中西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2]魏明,张德,李继广.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探讨(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1(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