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农村经济的发展却是发挥这些人力资源作用的前提。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任何一方引起的不平衡,都将会造成农村社会发展的滞缓、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全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大对农村经济的输血,加大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反哺”,十分迫切。全文主要通过农村教育的涵义、农民收入分析入手,针对农村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目前应探索切实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教育运营新机制、加大*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策支持力度、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等。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一、农村教育的涵义1、农村教育的背景农村教育在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含义。在发达国家,农村教育主要是农业教育。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教育的含义。农村教育是根植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现象,对农村教育的考察何功能定位不能忽视这一点。年6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第一届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农村教育是有“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和技能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所组成的,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综合化教育体系。2、农村教育的定义农村教育是指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地区举办的、以农村人口为对象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旨在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的总称。3、农村教育的意义一是使农村人口获取知识与劳动技能的教育成果,这是农村人口摆脱愚昧与贫困的文化前提。二是使农村人口获取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成果,这是农村人在人的发展上的人格标志与*治前提。三是使农村人口获取创业能力的教育成果,这是农村人口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变革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4、农村教育的特征一是农村教育层次多元化。不仅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而且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有主要以农村青年为对象的高等教育。农村教育是多类型的。除了面广量大的基础教育,还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农村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二是农村教育形式多样化。除了正式教育、正规教育,还有大量的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随着文化与教育的发展,这种非正规教育或非正式教育在农村所占的比例会逐步增大。二、西峰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的一系列强农惠农*策,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克服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粮食产量跨上新台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压缩粮食播种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实施高效农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选工程、种子工程、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充分利用传统的旱作农业措施和高新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年在十分干旱、粮食面积减少的形势下,实现粮食总产12万吨,比年粮食总产11.81万吨增长1.61%。---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区、乡*府立足资源优势,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把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把“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产业开发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全力实施十万亩草、十万头畜、十万亩果、十万亩菜、十万亩特色农产品开发“五个十万”工程,积极培育地方名优产品,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至年底,全区通村油路公里,油路通村率达到%,村组道路砂石化率达到90%,自来水受益村达到75个,安全饮用水农户达到67%,建成梯条田48.21万亩,机电井眼,水窖眼,有效灌溉面积17.7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8万千瓦,农业基础条件有了极大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至年底,全区已建成什社、温泉2个苹果生产基地乡,何家坳、崔沟等25个千亩果树村,新桥、天富、峰博、李寺、东湖园艺场等23处优质苹果示范园,累计栽植苹果树面积达到2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9%;挂果面积8万亩,当年苹果总产量11.2万吨。全区年末畜禽存栏量达.3万头(只),生猪饲养量15.6万头,肉牛饲养量8.12万头,饲养奶牛头,肉羊饲养量29.5万只,鸡饲养量51.2万只,兔饲养量44.6万只,新增规模养殖户户,累计规模养殖户达户,新建暖棚圈舍座1.76万平方米,累计暖棚圈舍达43万平方米,暖棚养畜量达17.2万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1.29万吨,禽蛋产量达0.21万吨,鲜奶产量0.46万吨。建成了以肖金、董志、后官寨为核心的瓜菜基地。年全区种植各类瓜菜17.42万亩,新栽*花菜2万亩。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亩,其中,日光温室亩,塑料大棚亩,小拱棚亩。建成3个千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到亩,3个百亩点面积达到亩。全区瓜菜总产量达到23.5万吨。---合作经济和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全区已组建和完善以种植、养殖及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协会63个,吸收农村能人、致富能手等农民会员名,带动农户户。建成以蔬菜加工、粮食加工、肉品加工屠宰企业67户,并积极推荐申报认定了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庆发绿色食品、华兴土特产、陇东农副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庆阳市鑫龙肉类食品有限公司4户企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聚祥食品、蓓蕾金针菜、天富果业、北地红调味品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建立完善了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组建和成立了西峰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施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建设,组织编写了西峰区《苹果无公害生产标准》、无公害蔬菜、棚栽*瓜、辣椒、番茄生产标准及小麦、玉米、冬油菜、大豆、谷子生产质量标准共14项,认定无公害产地粮油公顷、蔬菜公顷,苹果公顷及无公害生猪、肉牛、肉头羊产地4万头、0.5万头、2万只,认证绿色*花菜吨、苹果吨、辣椒3吨,认定无公害苹果3吨、蔬菜吨、粮食吨、猪肉吨。组织落实了“两强一打”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重大畜禽疫病的传播流行,保障了畜产品安全。---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推广应用了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以冻配改良和胚胎移植为主的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了一批农作物、畜禽优良品种,形成了适合我区不同区域的主栽品种和接班品种,使全区区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全面落实农村*策,特别是取消农业三税、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灾情减免等*策,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元。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农业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随着中央、省、市一系列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及重大*策措施的出台,为全区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和*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有效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业不断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年,种植业产值10.04亿元,比年6.27亿元增长60.13%,占农业总产值15.6亿元的64.36%;畜牧业产值1亿元,比年1.7亿元减少41.18%,占农业总产值15.6亿元的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年元增长58.73%,净增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一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稳固来源。年,全区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与年相比,净增元,增长11.8%。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果业、瓜菜三个产业共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占12.39%。第三产业收入为元,比年净增元,增长69.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二是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年,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比年净增元,增长90.9%。在工资性收入中,以劳务收入为主,为元,占工资性收入的97.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三是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有益补充。年,全区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元,比年净增元,增长.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7%。三、客观分析西峰区农村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全区多年来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全区农村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全区农村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仍然偏低。主要是由于贫富差异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因素依然较多。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的有较大差距,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元的7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年的元上升到年的元。虽然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生产条件较差。全区地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1%。人均占有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9%、全省的22.9%。亩均耕地水资源量不足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1%、全省的16.8%。有效灌溉面积16.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3%。农业发展严重受制于自然变化,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弱质状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全区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少,效益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档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品牌建设滞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尚未形成,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以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农民收入中仍占很大比重。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3家,但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营层次低,运作不规范,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村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区财*困难,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虽然逐年加大,但总量依然偏少;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包袱沉重,基本无力投入农业生产;相当一部分农户家庭收入仅够维持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对农业的再投入十分有限;金融部门对农民贷款限制条件较多,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均难以满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年,全区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1%,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瓶颈”。五是农资价格上涨。受成品油、煤、电等基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六是农民素质提升缓慢。全区现有农村劳动力12.4万人,其中高中及以上程度的2.3万人,仅占18.5%,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缺乏职业技能,以出卖体力为主,难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务收入不高。留守在家的多为文盲、半文盲和老弱妇孺,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缓慢,科技对农业的转化和贡献率偏低。总之,农村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人力资源储备,农村经济的发展却是发挥这些人力资源作用的前提。即在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特别是现在城乡差距反差加大的情况下,努力发展农村经济非常必要,它不仅决定了农村教育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而且决定了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影响作用的大小。在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这二者的发展中,由任何一方引起的不平衡,都将导致二者的“双输”局面,这既会造成农村社会发展的滞缓,也会造成城乡发展的极不平衡状态,从而影响全社会的整体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大对农村经济的输血,加大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反哺”,十分迫切。四、提升西峰区农村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性的路径思考
1、探索切实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村教育运营新机制。观念是行动的导航。我们要走出观念误区,适应西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进行技术培训、诱发创业冲动,引导农民走出自主发展之路,探索出农村教育运营的新机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一是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西峰区*府提升地方经济的方略。按照市场、优势、效益原则,因地制宜调整粮、经、饲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全力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二是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但在今后应坚持“短、平、快”,“宽、实、严”,“上挂、横联、下伸”,“长短结合”、“职前职后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如学校、企业、*府、教师共建基地模式。该模式找准农村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采取多种联合模式加强基地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农村三方良性互动是关键的。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之路。国家应当向西部地区倾斜产业*策、科技*策、教育*策和公共财**策,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效地利用比较优势,特别是充分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特有的丰富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需求不足,归根结底是最终消费需求不足;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相对有效地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扩大农村市场。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点支持出口产品和非食用产品的生产在恩格尔系数下降的条件下保持农产品需求的一定增长,为农民增收开发新的市场。这种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而是农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即从为满足国内食品需求转向满足国际市场和国内非食品市场需求,扩大农民“衣食父母”的范围。
2、加大*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策支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府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进行大力支持。一是在财*方面。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财*部门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要整合对农业的专项投资资金,财*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开发能力、技术服务水平、质量检验检测水平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农业科研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民开展的新品种引进和生产教育培训。二是在税收方面。*府应在税收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提供的服务具有部分公共物品性质,给予减免税收的优惠*策,比如对合作社为其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免征营业税等,从而鼓励农民自发成立专业合作社。三是在信贷方面。国家*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另外,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信用社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建立适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织特点的信贷抵押担保。四是在*策登记方面。现有工商行*管理部门企业注册名录中没有企业户头,有的不予注册登记,有的则采取变通办法,不恰当地登记为集体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自然没有任何税费优惠。应当尽快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单设合作企业法人户头。五是在平等待遇方面。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苗木、肥料、农药等,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对具备一定规模甚至拥有出口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给予进出口经营权。在科技推广、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等立项上,应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农技部门同等权利,为其蓬勃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机制”。要应用行*手段,制定倾斜优惠*策,利用“*策投资”为农村教育筹集资金,农村教育经费应该遵循“财*拨一点、教育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原则,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油矿等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捐赠,为发展农村教育贡献力量。二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个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班以及重点校,统一学校办公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三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