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刘建峰庆阳市西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
TUhjnbcbe - 2021/4/9 5:06:0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西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抓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可以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困难与机遇并存,这就值得我们做一些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西峰区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紧扣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三个集中、五个一体化”基本原则,全力抓规划,抓产业,抓配套,通过区、乡、村三级联动,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发展与现状

1、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整合、部门帮建、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措并举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年西峰区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城乡统筹发展投入建设资金3.36亿元。

2、科学编制规划,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纲和依据。在规划编制中,注重“三个相结合”(注重与产业布局相结合、注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注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34个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和2个小城镇规划。

3、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抓基础,粮食稳产高效带增收。把粮食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点培育优质冬小麦、玉米、特色小杂粮三大规模生产基地,采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抓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保增收。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果树、南部设施蔬菜、北部设施养殖三大产业发展格局。年内全区新栽果树3.4万亩,种植各类瓜菜16.33万亩,建成千亩设施蔬菜示范点3个,建立玉米秸秆青贮示范点15处,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72%以上。三是抓龙头,壮大企业实力促增收。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以工业化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累计建成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农产品龙头企业65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四是抓示范,典型引路助增收。以打造高标准农业示范点为抓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建成各类农村经济示范点39个,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五是抓组织,合作共赢齐增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产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建成了以果品、蔬菜、草畜等生产、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建成各类市场37处。六是抓输转,强化农民技能补增收。坚持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全年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期,完成农民培训3.万人,输转劳务6.32万人,创收5.01亿元。

4、加强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安全饮水工程:以人饮解困和人饮安全项目的实施为契机,着力解决了12个村、人和名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水厂1处,水池12座,提灌工程3处,实施引水工程9处,新增灌溉面积2.04万亩,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道路畅通工程:以“村通油路、组通砂石路”为目标,在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环川公路、联网路和断头路,柏油硬化村组道路6条38.36公里,新建水泥路2条7.13公里,铺砂硬化村组道路21条55公里,拓宽整修土路基18条47公里。农电提质改造工程: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为动力,新建10千伏线路38千米,0.4千伏线路99.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40台、千伏安,安全用电农户达到%。完成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洁净能源工程: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节能设施和洁净能源。全年新建户用沼气池座,全区累计建成沼气池1.3万座,洁净能源使用率69%。农村增绿工程:积极实施国家退耕还林*策,完成工程造林1.74万亩、补植造林2.84万亩,绿化通村油路6条19.7公里,新建乡镇千亩造林点7个亩,生态防护纪念林造林亩,栽植树木2.3万株。民居提质工程。以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逐步遏制“满地庄子遍地坟”的不良现象。新建小康住宅23处户,失地农民安置小区1处,可解决户住房问题。环境整治工程。以高速路为主线、新农村试点村、小康达标村为重点,狠抓了7个乡镇、50个行*村文明村镇环境整治工作,全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次,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遏制。

5、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启动新建校舍安全项目9个,新建公立幼儿园3所,大力推行职业中专学生免试、免费“双免”制度和区属高中扩招生零收费制度,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二是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眼于提升区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为7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急救车,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处,全区乡镇卫生院达标率%,标准化卫生所覆盖率75%,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8.6%。全面落实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等各项*策,稳定了农村低生育水平。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启动“和谐西峰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配套建设乡文化站8个,村文化室23个,配发图书12.4万册。农民文化广场5处,新增农民健身活动场所平方米,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台(件)。四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了“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区享受五保户供养户人、农村低保户人、城乡医疗救助人、城乡居民临时生活救助人(次)。实施“保障亲民”工程,全面启动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强化组织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一是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年初区上主要领导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曾先后15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府常务会研究有关“三农”工作的21个议题,筛选6名大学生村官围绕农村产业开发进行创业,确定4个村级*组织、2名致富能手*员进行了*内资金帮扶,创建省、市、区级农村*建示范点19个,整顿提升后进村8个,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明显增强。

7、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改革是农村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按照“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的原则,采取互换、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全年流转土地3.13万亩,建成千亩土地流转示范点3个。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促进林业良性发展为目的,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确权60.02万亩,颁发林权证3.8万本,全区林改*策知晓率、确权颁证率、合同签订率均为%,群众满意率97%。三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始终以农村金融改革带动“三农”发展为目标,全年各类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余额31.7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8、加大财*投入,全面落实惠农*策。一是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投入机制。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区财*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全年纳入财*预算的“三农”资金万元,比去年增长13.6%。全年区财*拨付“三农”资金.8万元。二是全面落实惠农*策和资金。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策31项,应补助资金1.46亿元,兑付率达到86.3%。三是惠农*策落实年成效显著。开通“惠农通”信息服务平台,采取“一站式”惠农*策服务模式,能够及时、准确的向广大农户发布惠农*策信息等各项服务,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四是建立健全惠农*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了惠农*策落实的责任追究、考核测评等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促使惠农*策落实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确保了各项补贴*策全面落到实处,群众满意率达到99%。

二、做法与经验

1、强化宣传教育,统一干群思想。采取专家讲解、算账对比、媒体宣传、参观学习等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使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确立了群众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如年内区*府组织各级干部11次人(次)外出学习取经。通过宣传与规划编制,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全区上下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将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细化到组,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落实新举措,使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强化扶持*策,努力增加收入。通过互换、转包、租赁、转让等形式,解决规模经营土地分散制约问题。果树栽植方面,在无偿供苗的基础上,规模连片流转土地亩以上新建的标准示范园,每亩每年补助元,连补3年。蔬菜产业方面,高薪聘请山东寿光蔬菜专家常年担任技术指导,扩大肖金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和显胜蒲河、什社武川和城郊设施蔬菜基地规模。设施养殖方面,出台了3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每幢猪舍补助2.5万元的*策。通过发展产业,增收效益明显。

4、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各级*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银行贷款及民间资金,形成了*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建、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成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也增强了项目资金使用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5、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进度。重点项目、难点项目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帮办工作机制,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依据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采取倒排工期、挂牌销号、责任追究和跟踪问效等措施,严格抓好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汇报会,随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三、问题与差距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农民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尤其是在主导产业发展方面,产业链条短,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小,增产不增效现象依然存在。要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雨养农业的格局难以改变。地方各级*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策之间有差距。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工已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农村债务沉重。目前可供基层实际操作的有效化债务措施不多,*策性支持不够,导致村级经济十分薄弱。“空壳村”“负债村”维持运行尚且困难,投入新农村建设更加力不从心。

3、思想认识存在明显误区。目前的部分干部中存在着“三中三轻”的思想误区。一是重村容整洁,轻生产发展,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忽视以产业固本强基;二是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追求“*绩”而急功近利;三是重争取上面资金支持,轻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存在“等、靠、要”思想。

四、对策与建议

1、严格按规划先行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虽然是长期的历史任务,但必须有明确的建设规划。一是要树立规划是新农村建设龙头的观念,抓紧制订集镇、中心村和自然村建设规划,城郊的乡村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远郊的乡村按照村镇一体化进行规划,完成个行*村规划任务,规划费用予以减免。同时,鼓励农民建房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地处偏远、条件恶劣、改造成本很高的村和相隔较近关系融洽的小村庄,逐步实行合并,形成现代村落社区,为今后各种支农资源集约化使用创造条件。二是要充分利用山坡地、空闲地和旧宅基地建房,严格控制占用耕地,避免产生新的“空心房”、“空心村”。三是要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总体要求,把每个行*村的土地按照农业、工业、居住、休闲四大功能做总体规划,对村内的水、电、路网环保设施等进行了统筹安排。最后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形成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各规划要相互衔接,避免各自为*、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的趋势,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2、完善和落实各项惠农*策。各项惠农*策对农民增收来说是最直接最实惠的*策,要在坚持稳定、强化和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策。一是继续加大国家强农惠农*策的落实力度,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机具补贴比例,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二是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补贴补助标准。加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对于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扶贫开发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标准不统一,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补助标准偏低,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即“阳光工程”培训补助标准迫在眉睫。

3、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上,改变过去*府大包大揽、行*计划运作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府出资、市场运作”新型财*运作资金运作方式,实行大的公益性项目以*府投入为主,入村入户设施以农民投入为主,市场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方式。一是要体现*府主导作用。更多地依法依规采用补助、贴息、奖励、物质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策工具和激励措施,支持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把资金物资用到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上。二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加大实物补贴的比重,引导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三是利用市场推动作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要发掘市场微观主体的潜力、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管理模式来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以求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中日益增长的公共设施需求。

4、大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持力度等;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实现覆盖全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制,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府投入力度,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要;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大力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逐步纳入救助范围,要继续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应保尽保。

5、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集中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小康家园。小康住宅建设要始终坚持少点多户、集中统一的建设原则,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统一时间进度、分别施工的方式进行,新住宅点内包括道路硬化和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建议*府和建房户各按50%的比例负担;围绕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重点抓好“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工程以建设生态西峰为目标,力争五年内使村镇周围的宜林荒地全部实现绿化,最终实现“千村万户一片绿”的目标。加强能源建设,改灶、改圈、改厕,提升农村整体形象,重点抓好“三改三清五化”工程,即改水、改厕、改灶、清垃圾、清污水、清废旧建筑,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硬化。实行规模养殖场与农民居舍科学分离,健全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真正实现村容整洁。

来源:甘肃经济与信息,(12)

碎片经济

感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建峰庆阳市西峰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