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五岳归来
TUhjnbcbe - 2021/3/12 20:30:00
能治愈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五岳归来

盘点一下,五岳名山中,泰山、华山、恒山都是登过两次;嵩山、衡山各一次。因此想写一篇关于五岳的文章,配上好看的图片和音乐。事实上介绍五岳的文章连篇累牍不可胜数。我也写不出什么花样来,更不必去做摘抄资料复制粘贴的工作。大山就在那里,百千万年岿然不动。但是每个人登山的经历则各异,感受也不一。所以只要用心,总能写出自己的体会。

按照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先说东岳泰山。

泰山是五岳之首,也是我登上的五岳第一座山。年年初,我们一行四人为单位要账到山东,从烟台乘坐长途汽车到泰安。那时山东还没有高速公路(全国都没有)。我们乘坐一辆丹东“*海”大客走国道。刚下了一场小雪,路面有薄冰,特别滑。一路上见到多起交通事故,我们不错,顺利到达泰安。不过早晨7点从烟台发车,夜间2点半才到达,路上跑了将近16个小时。

对泰山可以说非常憧憬,很早就会背“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但是第一次登泰山,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岱宗本身,而是经历的一件事。

我们四人从十八盘徒步上山,山路真陡。同行的老陈岁数最大,关键是痔疮犯了,行走不利。老陈寻寻摸摸的就想坐滑竿上山。和挑夫讲价,从元最后谈到元,成交了。泰山十八盘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俗称。我们三个人走在前面,正走在十八盘的“紧十八”上,忽然听到下面有吵嚷声。回头一望,老陈和挑夫在吵吵,看样快打起来了。原来挑夫抬着老陈走了四段台阶就把滑竿放下了。告诉老陈,一段台阶50元,四段台阶元,给钱。我们好不容易走在上面,实在不愿意下去。但是不能让老陈吃亏呀。我的书包里背着四瓶啤酒,准备上山后吃午饭时喝的。拿出来攥在手里,下山。结果是,老陈掏了块钱,滑竿不坐了。我们的啤酒瓶子没用上。

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对泰山的印象当然不会就停留在一架阴险的滑竿上~~但是我要承认,20年后在回忆第一次登泰山的经历时,进入脑海的确实总有这只抬过不知多少人的滑竿。

第二次登泰山是年秋天,跟着队长山东行。现在泰山已经有索道了,大家都乘索道上山。我觉得还是登十八盘比较有意义,所以独自徒步。当年的泰山挑夫已经老了,挣了钱后回家颐养天年了。仓廪足而知礼节,现在的泰山风平浪静。其实,如果体力允许,最好还是徒步登山。因为这条登山路就是一条摩崖石刻的书法展示路。你看这些石刻,再去想当年刻石的那些人;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泰山祭祀,也是走的这条路。不知不觉自己也走到历史当中去,和历史和泰山糅合在一起了。

第二次登泰山,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了一段话:

我今天攀行在十八盘上,脑子里迂回的想法是,登山和人生一辈子确实有相通之处。有极少数人一生都不必登山,因为就出生在山顶上,而且不必下山。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家就住在罗马。也有一部分人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登山,就在山下过一生,这也没什么。只是大部分人都有一种登山的愿望,或者说原罪,“人往高处走”的欲望的原罪。这就必须不停的攀爬,沿着既定的路线~其实是社会设计好的路线,艰难攀登。每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绝不相同,能力、天赋、运气等等吧,其中意思无须明说。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有的人爬了一小段就知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废了;也有的人在危险路段失足而坠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登顶。然而归根结底,登顶也好,在初始阶段徘徊也好,你会发现,大家其实殊途同归。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归于无。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如果你有这样的悟性),整座人生的大山竟然是虚拟出来的。尽管是虚拟,却给你一个走完人生过程的理由和路径。不说这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东西。仅从登山的乐感来说,登泰山的感觉绝对是第一流的。风光好,有历史,还有一定强度,这是所有天下级名山必须具备的条件,泰山都不缺少。而且泰山有自己独到之处(准确说是超强之处)~~五岳居首不是偶然的~~泰山既占据了方位优势(东方,日出之地,古人的吉祥方位),又有着*治历史优势——历代帝王封禅之所在。但决定性优势还在于地理优势:山东地处华北平原,周围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区。在古代没有测量工具和强烈的对比之下,泰山巍然挺立,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最高的山。泰山山脉绵亘余公里,盘卧平方公里,基础宽大产生安稳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则产生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如果说人生中真的有必登之山,那么泰山应该是首选了。顺便说一句,这次山东行,我还去了曲阜的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孔子小时候放羊捉蚂蚱的地方。曲阜石门山,孔子晚年写作《春秋》之地。还有平邑的蒙山,是沂蒙山的最高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处。孔子也来过泰山,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既是杜甫本人登山的感受,同时也融汇了孔子的思想,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再说西岳华山。第一次登华山,是在年的秋天自由行。头一天从西安坐大客车到华山脚下的小旅店入住,第二天早晨6点开始爬山。走“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千尺幢和百尺峡,登上华山北峰。因为五岳都登过了,所以有资格说一句,徒步登华山的感觉“最像登山”。就是那种欲罢不能、硬着头皮往上爬但又觉得要累断气了的登山的快乐。路上有一处“韩退之投书处”,说的是韩愈来登山,山太险腿太短上不去下不来自我感觉要死在此处了,于是投下一封书信。我也没弄明白,这封信是求救呢,还是留的遗书。不过能理解韩愈当时的心情,所谓“感同身受”嘛~~第二次登华山是年春夏之交,随登山队做川陕行。坐西峰索道上山,按照西南中东北的顺序登上华山五峰,最后在北峰乘坐索道下山。从纯粹自然风光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华山在五岳之中大概是最漂亮的。这样花岗岩地质类型的大山,我登过*山、三清山、雁荡山、天柱山等等;每一座山有自己的特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综合评价,引入高大、险峻、秀丽和体积等指标,华山的得分一定排在首位。引用一段第二次登华山的日记:向远方看,华山群峰突兀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油然而生巍峨而凝重的气势。既便没有登山而只是远眺,华山的奇与险已经足以夺目。我第二次登华山啦!第一次是专程登华山,这一次是按照团队的旅行计划安排。二登华山一点都不嫌多;正好可以做深度游,正好把前次来没走过的地方补上,把走过的地方重温一遍。像五岳这样的大山,好比一部厚重而耐读的经典巨著,你可以不停地阅读,每一次都会有崭新的体验与收获。当然了,前提是你准备好付出足够的体力,接受大山的考验。当天的日记比较简单,主要记录了登山过程,没有关于景色的描述。先来看看徐霞客是怎么写的(徐霞客在年2月入陕登华山):《徐霞客日记》:二月晦,入潼关……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华岳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岗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艳,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岗,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徐霞客的文言表述极简,但特别生动传神。远看华山“屼出云表”,在云中突兀出现;走近了反而被路旁的小山遮蔽。再往前走二十里,“忽见芙蓉片片”。此处的“芙蓉”,是说华山西峰,因为西峰之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芙蓉即荷花)。这里是说已经来到华山脚下。此时徐霞客看到,不仅仅是华山的西、中、东三座山峰美丽异常,邻近诸峰也都是“片削层悬”,巨石崖壁好像刀劈斧砍一般。而原本毫无特色的“土岗”,现在也有脱胎换骨之感,争先恐后显示着最美的景色。拿泰山和华山做比较,如果说泰山的厚重与雄浑,对帝王有最大的吸引力,希望江山永固如斯。那么华山则是最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本身就是仙风道骨风姿绰约。游人登华山,一方面累成狗了~~另一方面又期望着成仙得道,是不是很有趣?事实上陈抟老祖已经有诗为证:“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仙乡何处寻?来华山吧。第三是南岳衡山。去年5月登衡山,正好在疫情期间。衡阳法师大哥送我到衡山脚下,又强制性塞给我口罩,看我进入游客大厅。因为疫情(其实湖南疫情一直不严重),旅行社的团队游都取消了。没有了打着小旗的导游固然寂寞,不过山上人少更利于游览。衡山不是很大,这是从旅游区域来说。如果快走、浏览,有5个小时差不多够了。为了省事,还是摘录当日日记。

南岳天下秀

……我乘坐这辆衡山景交车的司机,是一个年轻人,但开车的技术老道。常年在这条山路上开车,各种弯道烂熟于心。开车的姿势很容易让我想起,在庐山的山路上,那些司机同样妖娆的动作。从停车场到南天门,中巴车以大约0公里的速度,正好开了40分钟。有很多游人选择徒步上山,那么就是4个小时了。

衡山最高峰,祝融峰的海拔高度是米,在五岳中应该是最低的。但是登衡山的起步高度是海拔50米,所以如果徒步登山的话,事实上也会很艰苦。我从南天门开始攀登,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登至祝融峰。在过去的一个冬天里,我几乎每天登山至少一个小时,应该说体能储备的不错。

南岳衡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山等一样,都是由花岗岩整体构成的大山。准确的说,就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头。泰山天下雄,嵩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恒山天下壮,衡山天下秀。南岳衡山是以秀闻名于世的。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说实话,从好看的角度说,衡山在五岳中,恐怕不会排在前面。但是南方地区来衡山的游客非常多。衡山脚下的街道店铺,大部分都是出售高香的。上山的游人几乎每人都拿着、提着、甚至扛着成束的高香。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来衡山,并非为了观景,而是为了祈祷。有一个精神寄托太重要了,因为人世间充满了烦恼,挫折,痛苦。据说衡山的神灵十分有效,来衡山朝拜进香就很正常了。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衡山上有多处寺庙和道观,目前都处于关闭状态。包括南岳大庙也只开放了一小部分。我从山上下来,没有坐车,沿山路下行徒步。登衡山实现我的夙愿,五岳都登过了。登山在某种程度上像收藏一样,把名山收藏起来。我也知道这是最愚蠢的想法。当人类一代一代灰飞烟灭时,山川河流永远屹立在那里,谁收藏谁呢?然而又不能完全这样看。每一个生命同样是一个客观主体,无论它存在的时间长短。如果真有不朽存在的话,就不必计较,是片刻还是永恒。

从山上往下走,在林间穿行,几乎一个游人都看不见了。我误入“麻姑仙境”,一座山谷中特别偏僻的小路,几乎迷失。幸亏手机导航有信号,让我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这些山路、老松、你恍不知是独行天柱山,还是穿越石门山。抑或是重走龟蒙山,留连三清山。所有的山,山形有异而气质相仿;同样巍峨而沉默,似乎一直在思索。大山的深处真的有思想吗?

悠悠南国思,夜白江东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

现在回看这篇日记,确实如文中所说,来衡山有打卡的意思。不过也有印象深刻的几处景观。比如“烟霞茶院”,很多名人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总理等在这里喝过茶;茶院现在不开放,我在路边的青石板上坐着,也喝了一杯自带的大水壶泡的茶。比如“麻姑仙境”,山中的一条冷僻但风景绝佳的小路,让我走进去差点迷失方向。还有“玄都观”。我以为是刘禹锡诗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玄都观,但那是长安,这是衡山,隔着千山万水呢。最有价值的是“邺侯书院”,唐朝白衣相国李泌在衡山读书之处,又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民间书院。

你看南宋张轼的诗《邺侯故居》:

石壁巉岩路已荒,

人言相国旧书堂。

临机自古多遗恨,

妙策当年取范阳。

李泌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类似、接近于诸葛亮的一位谋国之臣;而其经历、遭遇要比诸葛亮曲折得多。前几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主要角色就是李泌。当然剧情是小说家虚构,而实际上的李泌更远胜于文学作品的人物。说一个小故事。李泌7岁时入大明宫,深得唐玄宗赏识,被誉为神童。安史之乱后,李泌助唐肃宗(李亨,唐玄宗时太子)平叛。被李辅国排斥归衡山。在衡山庙中遇到一位“懒残和尚”。与张良遇到*石公的情况类似,李泌在接受考验之后~~吃了懒残和尚吃剩下的一块脏芋头~~被授予天机,后来在唐德宗朝当了十年太平宰相。在当时的大唐朝,李泌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了。

李泌《长歌行》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第四是北岳恒山。

按说恒山位列于五岳之中,当属于天下名山。恒山的交通也很便利,四通八达并无滞碍。但比较奇怪的是,旅行社~包括山西本地的旅行社,在安排旅游路线的时候,往往把恒山排之于外。恒山与悬空寺的距离只在咫尺之间,游人只到悬空寺,却不来恒山。何谓“失之交臂”的范例?是弃恒山而去也。

我在年秋天,独自行走山西,从大同到浑源,第一次登恒山。年的春天,又随登山队来山西,第二次登恒山,两次都登顶了。就是这一次,山西本地小导游反复宣传恒山不值得一登,让我们团队的大多数人都去山下吃浑源凉粉了~~好吧,这也是个人选择~~

恒山究竟值不值得登?

读明世宗朝吏部尚书乔宇的《恒山记》:

乔宇本人是山西乐平县(今左权县)人,明成化二十年(年)进士。这篇《恒山记》是乔宇出使西番时路过恒山,慕名登山之后而写的日记。看原文(摘要):

“……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pingpingyunyun平平运运,形容山势有高有低),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接下来是一段登山的经过。文字极优美,但是文言文,我还得翻译,麻烦,略过。最终登上恒山主峰: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

作者在恒山绝顶环目四顾,见到万水千山皆奔于此,深感天地苍茫和人世如尘,心中油然而起怆然之情。我想说的是,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原来人的心情是可以跨越时空而息息相通的。

再选一段我的年恒山行日记片段:

再一次来到恒山脚下,我的心里充满了关于人生真奇妙的感觉。说实话,我都觉得这种联想有点过分了;不过是机缘巧合的关系。然而自我泼冷水也无法降低我的愉快心情。顺便说一句,地陪小导游在车上说了很多,例如看了悬空寺以后毫无必要再来恒山;恒山风光实在是没有可取之处等等。而且还设置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如此一来,确实有很多人失去了恒山登顶的愿望。这些说法对我当然毫无关系,在谈到个人的旅行经历的时候,多少要有一点自豪感吧:知道么,北岳恒山,我登过两次!而不是:tmd,到了恒山却没有登顶。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啊。

PS:

1、《周礼》中记载,恒山位于北方,是万物永久依靠的处所,所以被命名为“恒山”。

2、传说四千年前,舜帝巡游来到恒山,见山势险峻挺拔,于是封这座山为“北岳”。

、恒山“果老岭”,传为张果老得道修仙之地,至今有张果老倒骑驴的驴蹄印迹存留。

4、恒山有“真武大帝庙”,真武大帝居北方,选择恒山安家很正常。

我对这些神话传说一向持保留意见,如果不说嗤之以鼻的话。不过恒山是道教老家,山中道观极多,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是欣赏古建筑的极佳去处。

来恒山,值得吗?

写到最后一节了,中岳嵩山。

最后写嵩山,当然不是说嵩山不好。东西南北中,中才是核心,是最重要的。早在《诗经》中,就写着“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嵩山出名时,还没有华山恒山什么事呢。

但是客观地说,嵩山的自然风光的确略逊一筹。奇险雄绝秀,嵩山在哪个方面都不是特别突出。这种评价属于语言艺术,其实就是班级里勉强能排进前十、但成绩又不稳定的学生。不过此时的嵩山挺一挺胸说,不讲什么“颜值”,太俗了。咱们还是谈谈历史吧。于是华山恒山衡山都自觉滴退后一步不说话了。顺便说一句,五岳中只有嵩山属于石灰石的地质构造,其他四岳都是花岗岩地貌。

一句话概括嵩山的历史: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民族八千年的历史进程,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都在这里留下了印迹。再补充一句话,从伏羲古帝王到乾隆后辈,三十多位帝王来此封禅。

我想起来了,因为登嵩山的很特殊的经历,当天晚上写了一篇很生动的日记,索性全文复制过来:

年4月2日,开封-登封跟着普哥来河南的第六天。今天的目标是去登封,攀登嵩山的决定是临时做出的。因为自开封到登封的车程挺顺,上午11点就到了。住上酒店之后,还有一下午时间。向好几个人询问,都说体力好的话,登嵩山4个小时来回没问题。好吧,喝了一碗胡辣汤吃了两个芝麻烧饼之后,我们去登山吧。嵩山海拔高度米。不算什么大山,虽然名气很大。我随我们老年登山队爬过普兰店庄河的帽盔山九龙山巍霸山高丽城山,半个月前刚爬了华子尖山,都是俺那旮旯的又高又险的大山。爬华子尖山,都差不点两腿抽筋了,多高~~所以,嵩山,不在话下。孙子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真的是这样吗?没想到的是,嵩山高还是不高先别管,从山脚下的嵩阳书院走到收票的山门,就用了一个小时。我确认途中基本没休息,按照老登山队员的习惯,匀速运动。但是这条上山路走起来没个头了,汗哗哗滴出来了。我想是不是本地传统,把收票处设在主峰下面,考验你的毅力修养。当然这个想法也就是累的傻了,人家售票处又不傻,对吧。顺便说一句,嵩山脚下的旅游商品一条街近乎不存在;附近方圆数公里之内亦不见有关嵩山的广告。想买一份登封旅游图更不可得。我明白恃才傲物的内涵了,走向世界的嵩山就是这样傲娇,你能怎滴。我是想买一根登山杖。登山队李大哥给我做了一根特别漂亮的登山杖,但是坐飞机没法拿。我想嵩山眼跟前,这些东西不有的是啊~好吧,没有地图也无法迷路,因为只有一条路。没有登山杖也能登山,因为有腿有脚嘿嘿。嵩山,我来了。进入山门,艰难跋涉,到达第一处景点老君观,又叫老母洞。嵩山~我在这里所说的嵩山,均指太室山。科普一下,嵩山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主峰峻极峰在太室山,即我今天下午所登之山;而少林寺在少室山,准备明天去。嵩山~太室山的登山路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一股脑向上走,坡度都很大,没有一点起伏。你向上看,眼中全是台阶,爬、爬……

不过我来嵩山,其实最喜欢这里的质朴。嵩山(太室山)没有上山索道,全凭着力气走上去。当你走了特别漫长的一段上山路,觉得胜利在望的时候,一块醒目的提示牌赫然出现在眼前。提示牌上写着:

温馨提示:

确实很温馨~~你想已经走到这里了,坚持攀登吧。就这样气喘如牛、大汗淋漓,一步一个台阶,全是这样的台阶,一眼望不到头;到头了又是一个台阶,一眼望不到头;到头了又是一个…………

我强迫自己不考虑腿怎样酸,出多少汗。甚至摄影都不行,全是石头,不拍。怎么办呢?忽然想到与嵩山有关的一句诗,就想起来一句。这一句诗是:

嵩阳松雪有心期。应该是李商隐的诗,其他几句想不起来。好吧,一边登山一边想,是不是不累,能不能不累?终于爬到了半山位置。两个小时过去了。问一位从山上下来的小伙子,山顶有多远?小伙子迟疑了一下说,这地方才是一半。关键是前面的路很逗,很逗……小伙子说完继续下山了。我琢磨来琢磨去,路很逗是什么路,会演小品的路?后来明白了,小伙子说的是河南方言,很陡,很陡。可不是嘛,看那山顶上的亭子,得怎么走上去不过,我把李商隐的诗又想出来两句。浮世本来多聚散,红渠何事亦离披。人生有各种悲欢离合,聚少离多。红渠,渠字应加草字头,是红色的荷花。连荷花都低垂着头,为这些忧伤的事难过。有的时候是暂时的分别,也有的时候是永远不会再相见。更有咫尺天涯而阴阳两别,上穷碧落下*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又是多大的悲哀。不过,这两句话的意思,与最后一句协调不起来,还得再想。但是我已经累得不轻,天上的宫阙简直遥不可及呀!石壁刻字,神嶽。嵩山是五岳(嶽)之一,中岳嵩山。我登过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这次是第四岳了。努力再努力,终于登上了在山下看来一座遥不可及的小建筑。在这里遇到一群从山上下来的妇女,个个装备精良,有护膝登山杖,而且趾高气扬,是身体与精神都高人一头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问,山顶远吗?答:还得一个小时吧。

若干个小时后终于登上山顶。这个历代帝王封禅之地,中原大地的巅峰。然后你看见,山顶上只有一个破木头桌子,甚至还缺了一条腿~~据说嵩山还是中国禅宗的发源地,看了这个破桌子之后,我信了。所有的过往皆浮云耳,这不正是禅宗的核心观念吗?

登封坛是这样子的。你历尽苦辛而初心不改,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犹如登上了世界之巅,看到一个破烂不堪的土台子和更绝的破桌子。介绍登封坛的标识牌,字和标点符号都错了。有性格的嵩山,我喜欢。

正好我把李诗的第五六句也想出来了。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一个人的天涯,会有多么孤独;李商隐的内心,你不知道。登顶有好处,拍一组夕阳西下、嵩山绝顶的万壑千峰凌风独自的照片。手机难以拍出好效果,但用在美篇上只能凑合着用了,因为单反的片子没有电脑传不上来。山顶有几处观景台,不同角度体会绝壁的奇险,这是在山下难以看到的。不过,为了拍几张照片拼死拼活爬上来,似乎又没大意思。我欣赏真正的魏晋风骨,距离山顶只有一步却掉头而去,尽兴即可何须必设目标,如“雪夜访戴”。至于爬山是征服云云,大山笑得花枝乱颤~2亿5千万年的嵩山谁没见过,现在都在哪里那?李商隐的原诗,查到了。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渠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唯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李商隐的心情,咱们说不明白,为啥事惆怅得要命。不过在嵩山路上行,觉得多少有一点和李诗相通之处。不是附庸风雅,是每一个旅行者,在关山如海、残阳暮色之时,古今相通的心灵感应吧。嵩阳松雪有心期。这篇日记的原标题就叫“嵩阳松雪有心期”。李商隐这首诗的内涵非常复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我是用这句诗的字面含义,难忘嵩山之阳,一次最艰难地攀登。补充一句话,嵩山有少室山和太室山两座大山组成,普哥和我只登上了太室山的主峰峻极峰。以后再有机会,争取去一次少室山,经过少林寺继续往前走就是。用了两天时间写完这篇《五岳归来》,近万字了。五岳归来不看山,*山归来不看岳。这句俗语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其实并不准确。走遍天下名山就会知道,真的是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隐于人迹罕至之处的巍峨壮丽的大山还有很多很多。不过,五岳属于一种符号性质的标志性山岳,在大山团队中有自己的独特地位。好比是一个阶梯教室,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都坐在最后排。五岳则是坐在最前排的。这是大山的世界。大山的世界始终是沉默的。年1月26日六必居灯下漫笔辽海秋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岳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