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刘建峰加快推进西峰工业化进程
TUhjnbcbe - 2021/3/7 2:39:00

摘要:近年来,西峰区工业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该文从西峰区工业发展现状出发,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财*收入的主要来源。未来的主导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工业化,二是城市化,其中工业化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西峰工业发展现状,研究探索西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途径及措施,对于加快西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峰工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十五”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总量得到快速扩张,工业增加值由年的2.73亿元上升到年的22.9亿元,7年增长了8倍。工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年全区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0.2%,超过农业0.22个百分点,年这一比重上升到44.5%,分别高于一产、三产33个百分点和7.9个百分点。

从年开始,西峰工业经济步入了提速发展的轨道,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并高于全市平均速度,其中:年同比增长12.8%,年同比增长%,年同比增长55.2%,年同比增长8.9%,年同比增长23.6%。

7年时间内,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九五”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工业化程度由年的0.53提高到年的0.79。七年间来自工业的税收为1.5亿元,占大口径财*收入11.8%。工业作为安置社会就业的主要阵地,从年到年累计吸纳就业人数3万多人(次),年均安置社会就业多人(次)。

从企业规模上看,年底,西峰工业企业户数户,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位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在全市8县(区)中名列第一。全区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0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2%,其中:销售过亿元的2户,销售收入在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户,在万元至0万元的企业5户,在万元至万元的企业12户,与年相比,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户数增加了5户,过千万元企业增加了10户。

总之,西峰工业通过近七年的发展来看,全区新建了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如通达、庆发、陇东农产品等,工业门类、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为主导,医药、机械、服装、化工为补充的地方工业体系。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得到了较快的提升,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总量和实力在全市8县(区)中名次前移,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增大,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纵向比较有发展,横向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仍在逐步拉大。工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门类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到年首次达到亿元,仅占GDP总量的2%,工业规模小、实力弱,没有形成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能力弱。目前我区地方工业只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略占优势,在机械、食品、医药等传统行业方面还处于劣势,在电子、信息化等高新技术行业则是空白,这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极不相符。现有的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单一,附加值低,远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发展后劲不足。二是龙头骨干企业少,行业之间集中度低,相互协作联合和联带发展的经济技术联系微弱,原料基地没有形成,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目前发展较好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中,仅通达、庆发和陇东农产品集团公司等3户企业年销售过亿元,大多数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几百万元左右,产品多为原料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能力不强,而且这些企业的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外地,如庆发、华兴等所需原料来自内蒙、东北等地,通达的原料部分从陕西等地购进,北地红调味品公司的辣椒大多也从陕西、民勤等地购买,企业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潜力还没有体现出来。三是缺少工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工业园区,尽管西峰工业园区从年就立了项,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止今仍无法入驻企业,使许多比较好的项目被迫落户其它地方,使园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当然更谈不上辐射带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区的投资环境。区内北城工业区、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肖金工贸园区等园区由于功能、设施、土地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企业不愿入驻,形成了有园无企业的被动局面。四是缺乏懂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企业家队伍。目前,现有的工业企业中企业经理大专以上人数占20%,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不到15%,职工中高中以上学历占25%,初中学历占60%,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培训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层次人才紧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今后工业发展的思路及重点

*的“十七大”指出: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定不移地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的产业导向和*策导向,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策,今后,我区工业发展应走好四条路子:一是围绕优势资源办工业,走以石油矿产资源为依托,地企联合开发的路子;二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办工业,走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三是围绕节能减排办工业,走清洁工业的路子;四是围绕园区办工业,走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路子。发展的重点是: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优势,建立全省重点能源化工基地;依托特色农副产品优势,建立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西峰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建立石化产业园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把发展新型工业与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我区工业向技术型和劳动密集型转变,推动工业化进程。通过5年的大力发展,使我区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年、年、年、年分别达到1.2亿元、1.4亿元、1.6亿元、1.8亿、2亿元;工业吸纳就业人数翻一番,达到1万人;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5%;工业对财*的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工业税收达到0万元以上;工业化水平提高3-5百分点。

四、工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1、坚持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经济的全面提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用互联传输网。建立信息在和管理的高技术集成信息化系统,实现西峰数字化目标。全区各部门、层次要为信息交流和决策服务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为加快新型工业化提供环境支持。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集成制造技术,缩短工业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发展精准农业,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实现农产品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产业开发与市场流通有效对接的现代谢谢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2、积极开发特色产业。除具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外,还有较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一是发展果品深加工,通过生产高浓缩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发展牧草、*花、杏子加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解决深加工、储藏等技术难题,采取和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入股等方式,把牧草、、*花、杏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应。三是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真正把特色资源变成特色产业,进而形成特色经济。

3、全面掀起园区建设组装高潮。大开发建设是实现西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区上下紧紧抓住省委、省*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有利时机,全面掀起园区建设组装高潮。一要抓进度。新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吸引好项目、大项目落户西峰。做到统一规划,产业分工,明确责任,调动全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必须加强领导,精心规划,集中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二要抓完善。实现西峰的跨越式发展,一是靠投入,二是靠现有工业企业的招商和产出。三是靠产业的培育。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企业,用好用足现有的土地和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投资的回报率。三要抓措施。错位竞争,产业集聚。形成以乡镇产业集群为基础,几个大型企业为龙头,三大支柱产业配套的工业企业发展体系。同时,适应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业园区建设要提升档次,注重特色,强化功能,培育市场主体,使我区真正成为具有承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能力。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核心,保持工业园区始终沿着节约型、环保型、效益性,可持续的健康道路发展。

4、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目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迫使我们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当前情况下,再靠单纯增加生产要素,拼资源、高投入、低产出的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办法已行不通,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一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二要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树立名牌意识,抓好名牌培育,以名牌产品带动名牌企业,以名牌企业带动名牌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目前区内还没有一种产品进入国家名牌产品行列,更不用说驰名商标了,我们要集中现有的人力、财力引导企业按照WTO的规划标准组织生产,加快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在产品质量的提高、营销观念的转变、营销方式的创新、营销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寻求突破,提升品牌形象,壮大名牌群体。三要通过提高物质报酬和激励机制,创造更好更优的条件让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够安心发展,并吸引外来的技术人才来我区创业,同时着手培养近几年未就业的大中专生,鼓励他们到企业中去,为企业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实施“人才兴工战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二、三产业比重,仅有各级**领导的决心和积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大批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去拼搏、去创新、去实干。首先,重视造就一大批企业家队伍,培养能够担负起工业强区重任的企业管理人才。加强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改革用人机制,发现和培养企业后备管理人才,不断壮大企业家队伍。还要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注意从发达地区、大专院校引进一批管理人才。其次,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导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补充企业技术力量。制定优惠*策吸引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工业强区的主战场发挥聪明才干。要重视创造宽松用人环境,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还可以有计划地选送企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大企业去学习、挂职、委培。再次,加强企业员工业务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引导企业着眼长远,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关心职工生活,调动职工奉献企业的积极性。

6、大力发展本地民营工业。本地民营企业具有扎根性特点,由于是本地人投资,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将非常深。发展本地民营工业对经济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广的作用。目前,由于工业园区集中,国家对土地资源实行严格控制,使新投资工业企业的门槛大幅度增加,所以新建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由于本地民营企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本地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我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础设施较差,引进外来企业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发展本地民营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区不应放弃对本地民营工业发展的支持,应努力降低民营工业企业的建设成本,为民营工业企业的新建提供便利的条件,推动本地民营工业的发展。我区外出务工人员多,有不少获得成功,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有回乡建设工业企业的愿望,应为这部分人员创业提供便利,推动西峰民营工业的发展。

7、拓宽融资渠道。制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缺少资金,我们要多渠道筹措工业发展的资金。一是招商引资增加投入。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以网招商、以会招商、千方百计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峰投资工业项目。二是充分利用金融渠道增加工业投入,建立金融部门与*府和企业协调及信息沟通机制,每年召开一次银企项目推介会。三是积极支持和鼓励由民营企业家参股组建的庆阳市众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四是发挥工商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贴息,对纳税大户、规模企业、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上市等进行奖励以及对经济园区建设以奖代补。五是加大*府投入力度。整合财源建设项目资金、财*贴息资金、国债项目贴息等全部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并从扶贫开发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财*周转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工业发展。六是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投入。继续把项目建设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盘活土地、房屋、闲置资产、外欠贷款等存量资产,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8、坚持工业主导,“三化”互动,推动工业大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西峰发展壮大城乡经济,必须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是之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实现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城乡经济,必须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狠抓高增长行业,走出一条科技高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9、完善落实机制。一要健全对各乡镇、街办和经济部门的考核机制,建立以产能、税收、就业、能耗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运行考核机制;以项目建设和完成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发展考核机制。二要建立工业发展奖励机制,对在全区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个人、企业给予奖励,激发和集中社会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共同发展工业,推动“工业强区”进程。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

碎片经济

感谢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建峰加快推进西峰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