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动脉网
作者:赵泓维
方兴未艾,医院建设正当时。
历史上生产力的几次飞跃,都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创新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涌现,新的变革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拉开了序幕,技术变革使医疗领域掀起了医院建设热潮。
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医院建设。
这是首次提出“医院”建设,这之后中央和地方发布一系列*策,将“医院”的建设推入高潮。
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从社会发展来看,老龄化社会的加剧、疾病谱的变化,使医保基金支付过快增长。从医院端来看,控费的压力和对医疗安全的需要,是医院智慧化建设的最直接动力。
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将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
因此,数字化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数字化创新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到研发、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赋能产业现有运行机制和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那么,医院建设是*策的驱动?还是需求的驱动?医院到底应该怎么建设?最优建设流程是什么?除了技术加持,还需要营造哪些软环境?
盘点+技术企业,解构医院建设路径,定义医院建设手册!希望通过我们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为所有医院建设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三大动力推动医院建设的发展
无论是信息化建设还是医疗设备的购置,医院更新迭代总离不开来自外界的激励机制,医院的建设同样如此。
细数10年来的*策,总计39条*策提及了医院的建设,而国内外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建立支撑14亿人口的全面医疗体系,医院势在必行。
*策背景——三大维度推动智慧建设
第一维度——“需求”拉动。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的运营、服务质量、区域互联互通提出了挑战,按病种收费、医院费用增长、取消药品加成等医保医院成本控制提出了“需求”。
第二维度——“标准”推动。年——年均是引导型*策,引导开展信息化建设,医院不具备评级基础。年原国家卫计委制定《医院综合评价指标(版)》,首次提出了医院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这个版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未实施,但是毫无疑问为医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年原国家卫计委出台《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医院推广和规范信息化建设。这之后国家又陆续发布《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技术指引(年版)》、《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均属医院开展“开展信息化建设”*策,无硬性考核措施。年《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医院开展测评,医院参加绩效考核的平台、是医院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年底——医院开展评级,并对绩效考核产生影响。
年《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的发布,要求“到年,医院药达到分级评级3级以上,到年,医院药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并强调分级评价工作周期为一年,间隔超过2年未参加评价的医疗机构,需再次通过原级别评价后再申请更高级别评价。
国家卫健委还将对每年度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情况进行通报,医院绩效考核对电子病历评价成果也有考核。年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和《关于开展年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的函》,卫健委决定在应用信息系统提供医院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工作,《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提到“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释放了*府鼓励医院建设的信息,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也有相应的考核措施。第三维度——“资金”行动。年海南省卫计委率先发布《海南省医院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明了海南省医院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
这之后山西省、重庆市、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十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与医院建设相关的*策,从医院建设的范围到医院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保障措施,做了相应的规范。在各项落地*策中都鼓励相关部门落实资金保障。
例如,重庆市《关于开展重庆市“医院”示范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创新发展机制,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医院’的建设。各级卫生计生行*部门要积极与当地发展改革和财*部门协调,争取本级项目和财*支持。”
经济背景——医疗服务机构亟待升级
消费升级,人们呼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随着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加,人们对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有了更多的需求,也就对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提出了呼吁。
医院都提供一体机、自助机,推行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以及一系列衍生出来的服务,都属于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医院”能够给患者求医问诊带来诸多便利。
医疗建设投资增加,医疗服务机构自身升级换代。随着医疗服务机构数量的爆发,医院的“智慧管理”重要性逐渐凸显。
医院运用信息系统进行内部管理,相当于配备了“智慧管家”,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社会背景——医疗服务机构面临巨大挑战
卫生资源结构失衡。目前,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但受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离群众的期待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智慧医疗”可以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远程解决方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改造,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从院内向院外延伸、医院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延伸,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人口老龄化,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的患者压力增大。根据国家老龄办公室的数据,截至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77亿人的高峰,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34.9%。
人口老龄化将给未来医疗服务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随着医院推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化应用,对于老人来说,有越来越多的智慧服务可以享受。比如,家里的失能老人或是有长期慢性病服药的老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把用药的指导延伸到家里。通过“互联网+”的护理服务,通过家庭病床、上门护理等方式得到满足。
医院建设功能模块
医院在立足于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化建设、物联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就医流程、医疗流程、管理系统、医教科研的优化,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我们将这种医院的建设称为医院1.0版本。
1.0版本的医院智能化水平不高、医疗数据利用程度较低,但是1.0版本的医院已经满足了迫切需要提高的患者就医院运营成本的要求。医院要真正实现医院2.0版本,还需要加强医院整体平台的搭建、医疗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医院2.0版本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综合能力建设,包含云平台建设、大数据整体建设、医院的应用。
1、医院1.0版本建设
在最初的版本之中,医院的模块主要包括智慧患者、智慧临床、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教学科研、区域互联互通8个方面。这8个模块的建设为最终的医院打好了软硬件基础。
智慧患者
“智慧患者”是医院建设的首要阶段,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智慧患者”功能模块覆盖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