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全市年建档立卡的60.62万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镇原县已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初审,正在准备接受省级核查验收和国家抽查。全市决战决胜的信心更加坚定,如期打赢收官之战的动力更加强劲。
我市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8县(区)中7个县属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西峰区为“插花型”贫困县(区)。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62万人,贫困面26.49%。年,省上确定我市环县、镇原县2个深度贫困县,环县车道镇、毛井镇,镇原县殷家城乡3个深度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个。
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市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抓实落细到户政策措施,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我市牢牢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户为单位,以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为依据,将未脱贫户分为四类,大力开展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对1.43万户有劳动力且有技术的一类贫困户,落实产业奖补措施,实施产业提升脱贫;对1.4万户有剩余劳动力且可输转的二类贫困户,落实就业技能培训、跟踪服务和政策奖补等措施,实施“就业增收+产业托底”脱贫;对1.79万户有一定劳动力可打零工的三类贫困户,通过产业奖补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分红,实施产业互助合作脱贫;对1.21万户无劳动力的四类贫困户,通过奖补资金入股分红,实施“互助合作+兜底保障”脱贫。全市累计为5.83万户贫困户落实奖补资金和贴息贷款12.81亿元。
持续深入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清查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动态问题和盲点死角,积极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市所“两类学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竣工所,竣工率93.3%,剩余16所可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全市个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个、配备村医名,建成乡级医疗机构个,纳入清零任务的8医院医院评审。全市应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参保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开展农村住房安全“回头看”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改建新仍住旧、鉴定不准确、改造不彻底、返乡无住房四大类突出问题,涉及的户全部整改到位。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和巩固提升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25亿元。
同时,我市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5+1”专项提升行动,全面协调推进就业扶贫、村组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万人,超过去年国扶系统全年19.2万人0.万人,实现了有输转意愿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全市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全部落实产业扶持措施,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均有一人及以上就业,无劳动能力搬迁户全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争取落实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8亿元、捐赠资金.2万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个,新增引进投资企业14家,争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万元。持续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保障和供养标准,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提标补发工作任务,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6.62万户19.11万人、特困人员户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3.25亿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收入不稳定的已脱贫人口、收入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人口监测,以及全力落实好产业、就业、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是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的重要任务。我市持续优化帮扶力量,坚持把最强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新增帮扶户个,调整帮扶户户,为贫困村新增补派工作队员名,对名不符合任职条件的队员进行了更换,贫困村驻村队员增至人。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通过明察暗访、跟踪检查、“回头看”等多种方式,对扶贫领域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检查。以高昂的斗志、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文稿丨记者闫慧通讯员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