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热钱才是长远之策
许是由于文化中对外来事物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经过某些有“正义感、紧迫感”的学者们加工,中国几乎所有的经济乱象似乎都可以与外部热钱找到联系。新出炉的热钱数字是1.75万亿美元,有人惊呼称,几可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等量齐观。如此,貌似中国外汇储备已然被外国人完全控制,经济已然全面沦陷了一样。且不说得到这个数据的估算方法。毕竟,人家专家有言在先,这次采用的“新方法”,“丰富了对热钱内涵的定义,将热钱在中国的盈利也算了进来”。这等于说,看着吓人的数字实际经过了两次高估:一是对存量,将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之外的其他外国资金流入统统归进了“热钱”,其中就将外国直接投资的未汇出利润以及折旧也一概计入;二是对流量,通过将热钱规模三等分,再分别乘以存款利率、上证指数涨幅、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等三类指标合计匡算,这可就形成了外资在中国股市2006-2007年间狂卷38000亿的惊人“事实”。依我看,此番高估程度倒是不可低估。毫无疑问,我们应对恶意的外部投机资本保持高度警惕。但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深、资本流动日益常态化的今天,也必须要正视中国资本账户未开放、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现实,不宜将所有非传统外部资本一概拒之门外。毕竟,“非合意资本流入”(Unwanted Capital Flow)是个太大的帽子。随着中国崛起为国际经济大国、强国,中国资产和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资本的本性是保值、增值,外部资本愿意进入中国并购买资产,只要不是出于短期投机目的的兴风作浪,并非绝对的坏事。美国二战后的经济循环模式也值得中国借鉴。彼时,美国向世界出售“美国制造”的同时,还“友情提供”天文数字的美元钞票。而美国能占据世界经济上游地位也正是基于美元和美国资产的游戏规则:美国通过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换取低附加值的外国资源和初级产品,获得第一重即时利益;通过不断升值的美元得到更高的国家购买力,获得第二重中期利益;通过前景和信心都看好的美国资产、资本吸收过剩美元,保持美元流通规模适度,获得第三重长远利益……尽管19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空心化严重,美元循环游戏进入纯忽悠境界。同时,次贷危机爆发动摇了美国的资本、资产市场信心,久拖不决的对外战争又动摇了外部对美国国家实力的信心,系列的负面冲击造成了美元颓势。但也必须看到,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国家实力的快速膨胀和绝对优势确立,与大肆吸收外国资本并绑定别国利益的逻辑具有强相关特征。那么,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改革开放路线继续和国家综合实力崛起,外部资本流入中国也会成为常态。因此,中国不仅不应排斥,反而应逐步习惯并理解此种经济现象。着眼长远,招安热钱,应是题中应有之义。直观上,通过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固定收益产品体系,逐步扩充中国的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稳定度,流入的外部资本将更可能逐步自行衍生出长期盈利性预期,放弃“来去匆匆”的“炒作思维”。可以预见,在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同时,人民币也必然同步成为国际货币。这样,持续的外部资本流入,转化为外国在华资产逐步沉淀、锁定,将形成绝好的共赢机会——中国为世界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而其他国家通过“定期定额”的理财方式,加深与中国的全面利益合作。我们可以理解现时的热钱压境给监管部门所造成的紧张感。但如果任由部分媒体随意发挥,用简单化、直线化的思维将热钱等同于危机祸水,也未免过虑。经验表明,历次由热钱狙击所演化出金融动荡,问题国家多存在贸易逆差、财*逆差、高通胀特征,在货币、资产和资本市场等的多个领域普遍存在高估值风险。应该看到,现时中国尚没有如此糟糕,还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纾缓矛盾、堵塞漏洞。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个别媒体危言耸听有余,专业思维却严重不足,热衷于将热钱一味妖魔化的言论源自极端不自信的心态,是经济领域民粹主义观点的直接反映。须知,从开放心态出发,设计立足长远且兼具利益相容性的一揽子改革*策,才是中国崛起这盘“很大的棋”的“手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