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从即影子
香港艺人梁朝伟前不久造访复旦大学,该校团委组织一个班级的学生到现场维持秩序。前来上课的哲学系教授张庆熊先生面对空无一人的教室终于忍无可忍,发帖怒批,进而感叹“复旦世道变了”,引起广泛共鸣。尽管复旦大学官方并未就此作出有说服力的回应,但复旦似乎给人结结实实贴上了“追星”的标签。人们沸沸扬扬一闹,不知道梁朝伟有什么态度,也许他什么态度都没有,因为学校让学生不上课而去追星,并不是由他能说得算的。然而总归是因他而起,说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也不能令人信服。可是,梁朝伟团队在复旦期间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使我对他团队的感觉彻底变样。活动期间,梁朝伟的几个年轻随从向人打听学校大门在哪儿,被问者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犹自纳罕,将信将疑地告知了。原来那几个年轻人想抽烟了,就急急忙忙到学校大门外面去抽烟。因为在香港,大学校园里是禁止抽烟的。当然,抽烟不好,年轻人抽烟更不好,但是既然已经染上了抽烟的孬习惯,尽量不要影响他人才是正理。也因为梁朝伟的随从都有这个素质,想必他本人也不至于差到哪儿去。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专车司机狂得无边,那么,也能折射出他服务对象的本来面目。遵守规定不在大学校园内抽烟,这算是件小事儿吧,小得微不足道几乎不值一提了。但正因为它小,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估计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做到,就像禁止随地吐痰一样,只要人闭紧自己的嘴,这事就能做到,可是喊了这么长时间有多少人做到了?公共场所禁烟标识不少,可又有多少地方做到了真正禁烟?事实是很少有人会觉得在禁烟标识旁公然抽烟是一种需要谴责的事情,而大多认为只是做人小节,个人习惯而已。所以,梁朝伟的几个年轻随从,烟瘾犯了急着到校外抽烟的事情至少给了我深刻印象。这就是香港大学严格的禁烟规定和人们尊重规则的意识。在内地,我们普遍认为在校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了,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由他们自己说了算,这一点当然毫无问题,可是涉及到公德问题就不是想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而是既然有了规定就得遵守。且看香港同胞遵守规定的意识,连到了没有这种规定的场所,依然不在大学校园中抽烟,这已经是一种潜意识,是融入血液中的素质,具有这素质无疑是值得钦佩景仰的。在我们这边不要说大学校园里抽烟,即使中学校园也不鲜见。大学是做什么的,当然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可是,当我们知道大学里学的东西走上社会基本上是用不上的之后,我们私底下又自我安慰,说在大学里主要是感受到一种氛围,培养一种素质。这话说起来比较虚头巴脑,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学习做人。做人当然谁都会做,一出生就在做。可是做得好就不太容易了。然怎么做人并不是什么人可以教会的,而是自己养成的。其实如何做人也不会有令人信服的标准答案,不过起码的标准还是应该有的。这个标准不是看你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能做大事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是看能不能做好人人该做的小事,比如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大声喧闹……许许多多小事情恰恰反映了一个群体的整体素质。倘若梁朝伟在复旦大学除了宣传自己的片子之外,还能让学生养成“跑到校外抽烟”之类的习惯,哪怕是全校学生停课半天都去“追星”也是值得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