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西岳华山
自古此山一条路从前电影曾经讲述乃宏伟秀丽名山
此山东西南北中五峰环耸俯瞰恰如一朵凌空怒放的雪莲故而得名
标签:中国旅游景点、中国名山大川、陕西渭南华阴华山、旅游散文随笔、山川河流生态旅游
游华山,是我心仪已久的事。读中学时,我看过《智取华山》的电影。影片讲了在年,国民党军残部数百人逃窜华山,我军侦察参谋刘小尧等八位勇士,从东侧的黄埔峪以竹竿绳索攀登北峰,捣毁敌巢,创造了“智取华山”的业绩,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传说。看完电影,我是多么渴望到华山去!而今,我乘去渭南之机缘,驱车前往华山,总算是圆了我多年的梦。
险峻峭拔,伟岸豪迈的华山,根植于渭南大地、吮吸着渭河的乳汁,有丰厚的关中文化底蕴润泽。
极目华山,晨曦中的苍山松柏,宛若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勇士,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向着北峰、向着险峰,开始了他们的登攀。当太阳跃上山巅,仰望华山,依旧是这样一道壮丽的景观:五颜六色的人流,沿着蜿蜒的石阶和游龙般的索道向前、向上……
(一)
华山是一座宏伟秀丽的名山。“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对华山纵情咏叹的名句。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西岳,高耸屹立在关中东部,华阴县城以南,北临黄河,南接秦岭,是座花岗岩的隆起断块山。导游介绍说,整个华山的山体,是一块浑然天成的巨石,四面如削,通天拔地,卓然天成。在巨石顶部有东西南北中五峰环耸,俯瞰恰如一朵凌空怒放的雪莲,古时“花”“华”同用,故名华山。
我国史籍最早记载华山,是《书经·禹贡篇》。司马迁在《史记·封禅记》上说:黄帝游华山与神相会,又说舜八月“巡狩”华岳。虽为传说,说明古代记载华山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载,我国最早只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之称。到汉武帝时建立五岳制度,汉宣帝正式确立了五岳方位后,华山被确定为五岳之一,特别是汉光帝迁都洛阳后,称华山为西岳就沿袭至今了。
华山的山势雄奇,是中华五岳的最高峰,峭壁险峻异常,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誉。“峻极于天”的泰山、“高出五岳”的峨眉山,都有几条山路可走,可从前山上去,后山下来。惟有华山,东、西、南均是悬崖峭壁,极难攀登,只有北侧山势稍缓,有一条阶梯石路可以登山。“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即来源于此。
我上山时却仍是只有一条小路可循。在这一条路上,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上天梯、苍龙岭,都是壁立千仞、宽仅容身的险道。华山的形势,就像一个“兮”字:“八字”的顶端是华山的主峰——高.5米的南峰(落雁峰),左边是东峰(朝阳峰),右边是西峰(莲花峰)。两笔相交处是三峰咽喉的金锁关(通天门)。俗话说“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下面的“ㄅ”,就是登山的南北一线。“ㄅ”的中间一横,相当于千尺幢和百尺峡的所在了。
我从峪口进山的20里路,是在山谷里走。到了素有“四望群山绕,浅盘一路通”之称的青柯坪,峪道已尽,上去就是险路了。看了坪上的摩崖题刻:“脚踏实地,步步留神”,不禁有些提心吊胆。没有多远,又是一块“回心石”(上官云相题),要我回心转意,不要轻易冒险。但旁边“馀勇可嘉”、“英豪迈步”等题刻,却都是鼓励我继续前进的。“回心石”上去,就是千尺幢了。
千尺幢,是两块峭壁中一条又长、又狭、又陡的石巷,凿了多级石阶,两旁有铁索护驾,是有名的“太华咽喉”。我手攀铁索,脚踩石窝,由下仰望,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爬到顶端,有洞口,《水经注》称之为“天井”。在电影《智取华山》中可以看到,井口原有一块可以开闭的铁板,只要把铁板盖上,华山的咽喉孔道就被堵住。千尺幢旁到刻有“试试一夫把喉口,看看诸君奈何渡”,在这井口似的通道上,我真有“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之概。
千尺幢上去是百尺峡,也是两壁相夹,山崖陡绝。虽没有千尺幢那么长,却三面临空,比千尺幢更险,头顶上还有一块夹在石缝里的“惊心石”,好像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惊心石”的另一面,已换上了“平心石”——逃过了悬在头上的达莫克里斯的剑,可以宽一下我的心了。
百尺峡一过,就是依山建筑的庙宇群仙观,现是环境优美的招待所。再上去就是老君犁沟。左面是峭壁,右面是深沟,坡度也足有60度。相传上古时代开凿华山,昼开夜合,劳而无功。但人们还是不知疲倦地凿再凿。这事感动了老君,他骑着青牛,挽着铁犁来到,帮助人们劈开了这条沟。现在北峰西部还有“老君挂犁处”,但犁已没有了。犁沟中间有一块平地,据说老君是在这里得道升天的。石上刻有“离垢”二字,这显然是“犁沟”的音转;而这一转,又巧妙地和老君“离”开尘“垢”飞天的传说联系起来了。
从千尺幢到犁沟,已经走了连二接三的险道。但是,刚刚开始渐入佳境,诱人的奇景还在高处。
(二)
老君犁沟上去就是北峰。北峰,虽比不上东峰、南峰、西峰高,但景色秀丽,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恰似一座云台,故名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要冲处所。李白的诗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这里,奇峰耸立,直刺云天,山风徐来,云缠雾绕,令我觉得仿佛进入仙境。
从北峰沿山脊路可通南峰诸峰。中间要经过“擦耳崖”,“天梯路”,“阎王砭”,光听这名字,就已令我心惊,更甭说在山脊路上行走了。过了从苍龙岭往南还要爬高,这里也是通向东、西、南三峰之巅的必经之路。仰望苍龙岭,只见一道黑色的山脊,宛如一条青龙横卧空中,龙头和龙尾各搭一山,窄路就在龙脊上,需手脚并用才能攀登,窄路两边均是悬崖峭壁,谷壑深不见底,让我不敢往下看。
这时,天上一片硕大的云,在迅速流动,云影从深深的沟壑中越过山脊,使得攀登的我,大吃一惊。突然,我看见右边的石壁上有六个字:“韩退之投书处”。相传,韩愈上华山,在这好比腾空而起的苍龙,又从云雾间跃入深渊的狭径上,艰难行走,一时心跳不巳,头晕目眩,只好投书求救。这种传说的真实性,我看未必可靠,但他一番惊惧之后却有诗留世:“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可不,在高山深谷的大自然面前,官大气粗者也好,钱多势重者也好,才高傲世者也好,甚或曼妙峨眉,出身高贵骄人者也罢,都一时“望峰息心”,回到人的本真上来。
山脊渐渐厚起来,路边也出现了一些杂树,攀登虽然很费力气,但历险的紧张心情,却全没啦。路上有个道观,上山的路就从道观穿过。内有茶水、瓶装饮料、食杂、汤面等供应,也出售华山风景光碟等文化用品,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道观柜台中阵列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锁,铜的、铁的、铅皮的、挂式的、链式的、马蹄形的,用钥匙开的、用密码开的,大大小小,一应俱全。自古华山一条路。山上不过住些僧侣女尼而巳,用得着买锁吗?这么多的锁,需要多少人才能从上下挑上来啊?
我记得佛道圣地,是用不了多少锁的。“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古庙无灯凭月照,出门不锁赖云峰。”“禅地无需扫,空门不用关”“云峰天际路,烟锁梵宫楼。”我心想找个人问一下,只见一个中年妇女匆匆走进柜台,高声呼叫:“买锁啦,买锁啦!锁住你的财宝,锁住你幸福!”她转过去对女游客喊道:“锁住你的爱情,锁住你的丈夫!”虽然没有明说,那锁的用途,我巳明白了。
向上走不远,山路两边的铁链上,层层叠叠,挂着不知千百万副各式各样的锁。这就是华山的“金锁关”,有的锁已经生锈,有的刚刚锁上。有的人上完锁,正向悬崖深处抛钥匙。还有的人用结婚纪念日、生日等,给自己的锁上密码。我不知道这么多的锁,到底发生了多大的作用?但我真心希望它们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是真的如此,那天底下就避免了夫妻反目现象的发生。我站在金锁前,对着那千千万万的锁深思。我马上对自己的迂腐的希望作了否定。千百年来,中国的封建家庭就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锁,谁敢跨前一步,腰斩、五马分尸、下油锅、活埋等,可它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幸福,而是给更多的人造成说不尽的痛苦。爱情如此,财富也不例外。因此,在金锁关上加锁抛钥匙,决不会没有像炉前佛后那样坏心思的人。于是,我不再看锁了,加快了脚步,继续攀登。
到了东峰脚下。东峰,又名朝阳峰。东峰尽处有“清虚洞”,由洞前青龙潭向东转去,山峰突然裁断,上凸下凹,三面临空,峰的东南角是最惊险的“鹞子翻身”,两手拉住铁索,踏着绝壁上的脚窝垂直而下,到达东峰下面的山岭,就是“博台”。“博台”俗名下棋亭。传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在这个亭子里和陈抟老祖下棋,陈为神仙,赵自然输个精光,他输了马匹、宝刀后,又压上了华山,他又输了。陈抟老祖怕赵匡胤反悔,把他所给的文书贴在南山对面山崖上的一块白石上。现在每逢晴天,从南峰雷神洞南望,还可以看到这块白石。民间有“华山自古不纳粮”之说,就是从赵匡胤把华山输给了陈抟老祖的传说而来的。现在,玉泉院的石窟里塑有陈抟老祖的塑像。
(三)
南峰,是华山的最高峰,高约米,也是华山数一数二的险景,有明代人题词“登峰造极”石刻来形容它的高巅。我站在峰顶,有如古诗形容的那样:“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抬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此处东西两峰相接,形成靠椅形。峰之南侧为一断层深壑,与南面山峰相隔,更突出华山的孤峰突兀。峰四周遍布苍松柏桧,灌木墨绿葱茂,常有白云相绕;南望秦岭,青翠层峦,列如峻屏,橫烟飞雾,祖国壮丽山河使我更觉伟大可爱!
岭南面有最险要的“长空栈道”,俗称“九节慑慑椽”,每根椽插入岩壁,上铺木板,长约50米。我上了栈道,抓住铁索,踏着摇摇晃晃,叮当作响,宽不盈尺的木板前进,就像在下临万丈深渊的独木桥上行走。偶尔伸头向下一看,天哪!那是一个占据了整个视野的山谷,深达几千米,崖壁呈大锅状往下凹进去,且有一条条黑白相间的孤线,自山顶到山脚披挂下去,纵横交叉,人已完全置身虚空,若不是两手紧紧握在铁链上,真会随一阵山风飞去,飘落谷底。
西峰又名莲花峰,因峰顶有片石似莲瓣而得名。峰顶之西,有巨灵足迹和“斧劈石”遗址。传说华山三圣母的二子沉香,由父亲带往人间抚养。沉香因为路见不平,打死了权相的儿子。后来,知道母亲被舅父二郎神压在华山下,就力战二郎神,斧劈华山的巨石,救出母亲。现见缝裂可容二人行走,长达几十米,几乎使我相信这神话是实有其事了。元朝时就有《沉香太子劈华山》的杂剧,京剧《宝莲灯》演的也是这个故事。
峰之东北有巨崖直垂,黄白相间,旭日照射,赤光灿烂,远而望之,形命如5只巨掌,因名“仙崖掌崖”,关中八景之一“华山仙掌”,即谓此处也。唐代诗人崔颢《行经华阴》的诗中,有“武帝祠前有云欲,仙人掌上雨初晴”之句。所谓“仙掌”,是因陡峭的崖壁,经过风化,遂之产生裂缝,在裂缝地方被雨水冲成细微的小沟。同时,水流与岩石矿物质发生化学作用,所产生的溶液在岩壁上染色,在青黑色的崖壁上形成若干条悬垂的色带,我远望之,犹如人的手指。古人联想到黄河成因,说是巨灵手劈华山,黄河从而向东归海。其实,两者的形成是并不相关的。
华山不仅峭险俊丽,巍峨壮观,而且各种景物都和瑰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我登上华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话世界。华山三峰鼎立,群峦拱秀。攀登绝顶,但见“惟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深深感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乐趣。一路上,我所遇到的崎岖艰险,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巍峨华山,山之旷野是那孕育历史、繁衍儿女的关中大地。多情的渭河水,千百年来不息流淌。
仰望华山,是根植于渭南大地的人杰地灵,增添了华山的光环,还是华山启迪了圣贤们的心智?答案写在青山绿水间。
文
沈裕慎(江苏苏州昆山人,现居上海。作家、旅行家。苏白传媒、未来趋势签约合作作家)
策划组稿:苏白传媒旗下昆德拉传媒现代印象文化第一事业部原主任编辑轩雨幽冉
审读:苏白传媒、未来趋势文化策划总监、编审邹剑川
运营:昆德拉传媒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