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的西峰寺始建于唐,初名会聚寺,元称玉泉寺,明正统元年(年)重建,英宗朱祁镇赐名“西峰寺”。现在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第二办公区,不对外开放。
西峰寺后有一条幽谧的山谷,树林荫翳,人迹罕至,其中隐藏着一处摩崖石刻群,计有溥心畬先生所书“倚云”等摩崖石刻七处,共91字,均刻于民国五年(年)。如下图所示,有五处石刻集中在这里。
这块巨大石梁的左近有三处,分别是:
其一,“倚云”榜书
石面高50厘米,宽80厘米。行书,字高15厘米,宽13厘米,落款“心畬”,字高宽均为5厘米。
其二,“云静”诗刻
在“倚云”所在岩石的上平面,竖刻五言诗一首:
照得不清楚,好在有拓片如下:
云静石梁悬,
花疏竹篱短。
秋雨一夜寒,
山中红叶满。
——又题
诗正文字高11厘米,宽9厘米,落款字稍小,高宽均7厘米,行草相间。该诗刻虽无名款,从其诗文和书法的风格不难看出亦为溥儒所作。
其三,“趺坐”诗刻
在“倚云”摩崖北不远处一块岩石的东南立面,镌有溥儒五言诗一首:
趺坐岩树间,
松下云来往。
不闻人语喧,
但听钟声响。
——丙辰秋月题石心畬
诗文字高宽均5厘米,落款字高宽均3厘米。岩面高35厘米,宽90厘米。
旁边不远处还有两幅石刻,它们同刻在一块蛮石之上。
其一,“倏然”榜书
横刻“倏然”二字,“倏”字高12厘米,宽11厘米,“然”字高12厘米,宽9厘米,其左竖刻“心畬”二字,字高宽均6厘米。石面高70厘米,宽80厘米。
其二,“滚雪”榜书
与“倏然”在同一块石头上,竖刻“滚雪”二字,行书,“滚”高11厘米,宽9厘米。“雪”高10厘米,宽9厘米,石面高70厘米,宽30厘米。
另外还有两处摩崖石刻由于电塔施工不知所终。它们分别是:“飞云岩”榜书和“长空”五绝诗刻(长空无片云,皎皎一轮月。得□满西山,千峰尽成雪。——丙辰秋月心畬)。
溥心畬(-),我国近代书法家、画家、诗人。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30岁便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誉。辛亥革命后,长期隐居于西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