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庆阳走出的传奇学者卫聚贤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现在提起卫聚贤,可能鲜为人知,但在民国时期,他与吴稚晖、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交谊甚厚,与梁启超、郭沫若、胡适等学问大家过从甚密。

他是王国维的关门弟子,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字学家,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更重要的是,他出生于庆阳市西峰区(原庆阳县西峰镇),是地道的庆阳人。

《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里的卫聚贤。(资料图)

艰难的成长历程

笔者偶然听陇东学院齐社祥教授说起,有一位考古学家,名叫卫聚贤,是庆阳人。立即百度搜索,发现确实是大家,而且明确记载为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人。如此著名的人物,在庆阳却鲜为人知,查遍地方史志,均无记载,这倒勾起了笔者强烈的好奇心。于是,网上购买了董大中先生的著作《卫聚贤传》(三晋出版社年8月版),认真拜读之后,又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踏访,基本弄清了卫聚贤先生的出身及成长经历。

据《卫聚贤传》引卫聚贤本人自述,他年(光绪二十五年)3月11日(旧历正月三十日)出生于庆阳县西峰镇安宅,初名双考。他有一个哥哥,因为出生时族中有人考中秀才,所以取名考娃,他出生时族中又有一人考中秀才,所以取名双考。

卫聚贤本姓安,他的父亲居住于西峰西街,是个小本商人,兄弟三人,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去世。他的母亲名叫苏春梅,是西峰镇以东40里苏家咀人,村里有一个堡子。

由于卫聚贤的自述中没有生身父亲名字和家族情况的详细记载,对于他的家族所知甚少。经过多方询问,庆阳安家有比较完整的族谱,但没有找到关于安双考的记载,也没有他出生前安家有人考中秀才的记载。倒是关于他的外公家有比较明确的位置和地名,经过多方打听和实地探访,找到今天的庆城县白马铺镇王畔村,有一个苏家咀,居住着姓苏的人,有一个古老的堡子。苏家咀正处在西峰以东40里,苏氏族谱说他们系三苏中苏辙一脉,居住在这里已经几百年了。族谱中没有苏春梅的名字,但有“春”字这一辈。现在没有人知道苏春梅,更没有人知道卫聚贤。

卫聚贤的外公家颇具传奇色彩。

清同治时期,陕甘社会动荡,苏家咀人为躲避祸乱住进了堡子里。这个堡子处在山峁之上,与外界只有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崾岘相连,四周都是深沟,没有围墙壁垒,只在崖壁挖了一些窑洞,供人临时居住。现在虽然人迹罕至,但大致形态依然清晰可辨。躲进堡子的苏家人,并没有躲开劫难,由于被围困日久,粮食断绝,开门出降,都被杀死,只有十几个十几岁的半大小伙子,被留下放马遛马,幸存了下来,这其中就有卫聚贤的外祖父。到他的外祖父该谈婚论嫁的时候,由于当地人烟稀少,找不到对象,就抢了一个蒙古族姑娘为妻。这个抢婚的过程,卫聚贤在一篇自述中说,在未遭战乱的环县,找到一个放牧牛羊的女子,带回苏家咀为妻,生了三男三女。在另一篇自述中又说,“蒙人有兄妹二人到接近苏家咀地区放牧,我外祖父攻其妹虏以为妻。我外祖母共生十五胎,成人者七,四女三男,我母亲是其长女”。因为时间久远,记忆可能有误差,但大致情形应该不会有错,卫聚贤一直自称有蒙古血统,也应该是确切的。

卫聚贤的外公后来在西峰镇北街开了一家店,兼为人磨面,将其长女、就是卫聚贤的母亲,许配给了西街也为小商人的安家。卫聚贤一岁时,父亲去世。由于遭逢年馑,二叔父自杀,三叔父逃走,家中只有祖母、母亲和年幼的兄弟俩,生活难以为继。山西万泉县(后与荣河县合并成万荣县)人卫世隆,继承了一大笔家族遗产,由于受人诱惑进入*场,一夜将家产输光,逃到西峰,在魁盛林杂货铺当伙计。后来积攒了一些钱财,入股当了经理。卫世隆两任妻子先后自杀,经人说合,续娶了安双考的母亲苏春梅,安双考从此改姓卫。

卫聚贤在西峰生活到5岁,随母来到山西居住、上学,15岁回到西峰,一边上学一边在继父的店里记账,18岁又到了山西。他的祖籍是庆阳,他的亲生父母是庆阳人,他出生于西峰,先后在西峰生活、读书、工作8年。他的这些经历基本都来源于个人自述。他的外公家根源清楚,魁盛林杂货铺《西峰区志》有记载,他就读的庆阳县第二高等小学附属学校真实可查。

《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中的教员合影,从左到右:李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资料图)

曲折的求学道路

卫聚贤5岁时随母亲来到山西万泉县东乡北吴村,7岁入私塾学习,15岁时回到西峰,入庆阳县立第二高等小学附属学校学习,白天读书,夜里记账。18岁时,又回到山西,本想继续上学,继父却不愿支持,经常打骂,锁在屋子里不给饭吃,他母亲偷偷送饭给他,他却不愿受嗟来之食,逃出家门去求学。

年,卫聚贤已经18岁了,他进入太原警察教练所学习半年,又回到万泉第一高小上学,正式改名卫聚贤。高小毕业,在一所小学教书几个月,考入山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年,因为参加五四运动被开除,以小学教职谋生。年,报考山西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因为没有中学学历不能报考,借用卫怀彬的文凭而考中,遂改号为怀彬。

在商专读书时,生活困顿,省吃俭用,“蓬头垢面而读诗书”。每赴食堂就餐,必捡最便宜饭菜,写作不敢多用纸张,因而写的字极小,人称“人大而字小”。到了年,卫聚贤24岁,继父病故。当初,他母亲改嫁的时候,卫家给了一些钱,但被他三叔父花光了,他的祖母饿死,他哥哥考娃也随母到了卫家。他的继父去世以后,哥哥也不愿供他上学,卫聚贤从此彻底开始了勤工俭学、自谋生路的生活。

卫聚贤虽然学的是商科,但对古文、历史、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上学期间,写出了《介子推隐地考》《春秋图考》等论文,并对汾水流向进行了考证,这是他一生学问的开端。

年,27岁的卫聚贤商专毕业,一边在北京师范大学旁听,一边入私立新闻大学学习。年,以一篇论文《春秋战国时代之经济》,获得梁启超的赞赏,评价说:“颇有新见”。随后,他被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破格录取。

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年成立,聘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人为导师,李济为特别讲师,吴宓为办公厅主任。进入这里的学生被称为“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入学以后,卫聚贤选择的研究题目是《中国古代商业史》,由王国维指导。

卫聚贤商科毕业,他把商业统计学的方法,驾轻就熟地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他借了一个算盘,经常噼里啪啦计算。同学们都很奇怪,说“今年招生招了一个商人,每日在打算盘”。就是这个每日都在打算盘的“商人”,却得到了梁启超的高度赞扬,梁先生在燕京大学演讲的时候大捧卫聚贤的论文。

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的规矩是每研究一年可毕业一次,二三年毕业的最多,一年四年毕业的最少,卫聚贤只一年就毕业了。就在他毕业之际,他的导师王国维跳湖自杀了。

年6月1日,研究院师生聚餐。6月2日上午11点多,卫聚贤与同学到王国维办公室,请王国维为他题签,也就是写个毕业留言吧。王国维不在办公室,但他吸烟留下的烟雾还袅袅未散,他们就吃午饭去了。王国维家人说王国维中午没有回家,卫聚贤他们一路找到颐和园,才知导师已经跳湖,因而嚎啕大哭。卫聚贤在告别研究院的同时,也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导师。

年版《中国考古小史》。(资料图)

传奇学者的学问

卫聚贤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毕业以后,在古迹保护所、教育部、中国银行等机构任过公职,也在多所学校任过教职,年去香港,年去台湾,年去世。无论任什么职务,在什么地方,他的学术研究从来都没有中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卫聚贤传》统计,已知卫聚贤的著作有一百种左右,一千几百万字,涉及十多个门类。

卫聚贤的学术头衔,可以罗列一长串: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外交流史家,钱币学家,古器物学家,博物学家……笔者不知道该称他为什么“家”,只好笼而统之称为学者;因为他的人生颇为传奇,所以称他传奇学者。

他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也可以列举出许多:他是田野考古开创时期的参加者之一;他写出晋商研究的第一本著作;他最早对中国的考古学史做了研究;他是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开拓者、倡议者,良渚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挖掘,他是源头;他首倡汉字字源研究,开了近代谈文说字著作的先河;他的许多研究成果,被称为“第一个提出”“最早提出”;他还考证传统小说,编排话剧,编写**、法律方面的书籍、文章,等等。

在研究方法上,卫聚贤把统计学方法用于考古,写出了《历史统计学》《中国统计学史》。

他还有一些惊人之论,他认为墨子、老子是印度人,《山海经》是战国中期“印度婆罗门教徒到中国游历的记录”;他认为扁鹊的医术来源于印度;他说是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和澳洲,秘鲁土著人是南宋人的后裔。他引用大量史料论证东晋高僧法显和尚到过美洲。他说:“李白在美洲吸烟有瘾,回到中国无烟草可吸,瘾发了,所以才有‘相思如烟草’的诗句”。他还认为殷遗民、孔子、张衡、杨贵妃都到过美洲。这些观点看似荒诞不经,也曾引起争议,甚至有人大加嘲讽贬损。笔者没有读过他的有关论著,揣想他作为一个学术大家,即便不能完全自圆其说,总该有一定的依据。

因为找不到卫聚贤的著作,对他的学术成就难以准确介绍,摘引一些他与当时*商两界人物的交集关系,以资佐证。

年9月,著作《古史研究》经胡适介绍,由新月出版社出版。蔡元培题签,胡适写了万余字的长序。

年8月,吴越史地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卫聚贤任总干事。

年4月7日,与郭沫若及郭夫人于立群在重庆一同散步,发现汉砖,后共同考察,成立巴蜀史地研究会,与郭沫若、沈尹默同为发起人。郭沫若送卫聚贤对联: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

年8月,与于右任及其子、副官从重庆动身,同赴川北考察;年9月,与于右任结伴,在西北考察。

年4月,成立说文社,傅斯年等参加发起人座谈会,吴稚晖、于右任、孔祥熙担任常务监事。

年11月16日,在台北新竹家中去世,陈立夫送别,送两千台币丧礼。

郭沫若和卫聚贤展示汉墓的出土品。(资料图)

传奇学者的传奇

虽然在卫聚贤的个人自述和《卫聚贤传》中都没有明确地说明,但笔者推测,可能受家庭及山西经商环境的影响,加之读过商科,卫聚贤应该很有经商赚钱的头脑。他还在山西上小学的时候,就编辑出版杂志,自己出钱印发,每期一千册。他因为一桩公益官司,私人垫还余元。他上商专时每年七八十元学费,全部靠自己,他还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候的自行车想必不会便宜。还是在商专上学的时候,他就和友人创办了私立兴贤大学,肯定需要不菲的投入。他的许多书自费出版,他办学术期刊也需要不断投入。到重庆解放的时候,他有一座聚贤楼,有一个一百多名工人的印刷厂,他一次性捐给*府收藏品47大箱种件,还有古钱一万枚、纸币一大箱,杂项文物17捆13包以及大量的文献和善本书籍,年,他的子女又捐出一千多本书籍。这是普通的文人学者肯定做不到的,即便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这也算是成功的商人了。

卫聚贤更加传奇的经历,是以76岁的高龄,自制木船,横渡太平洋。

卫聚贤固执地认为,是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大陆,他写了万字的著作加以论证。因为仍然不能让人信服,他便决定亲身实践。年,他组织一批追随者,乘坐仿照广州出土的汉代船型所制造的太极号木船,不借助任何现代化仪器装备,携带仿汉代食品,从香港起锚要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一直行驶到离南美洲西海岸几百公里处失事,被木船后面跟随的现代化大船救援。据说,失事的原因是木船用了现代油漆,没有用中国古代油漆。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卫聚贤并没有放弃中国人发现美洲的观点,继续在写文章,发表演讲。

子女家庭及其他

关于卫聚贤可见的资料很少。由于他外表看起来粗鲁,所以自称鲁智深。他在年41岁时,写了自传《鲁智深传》。因为有人说他的一些学说是“胡说八道”,年78岁时,又写了自传《我的“胡说”》。他的儿子卫月望写过《卫聚贤传略》,他的女儿卫零写过《补遗卫聚贤先生生平资料》,最全面完整的是董大中先生的《卫聚贤传》。

据《卫聚贤传》记载,卫聚贤生身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去世,继父在年、卫聚贤24岁时去世,此时他的哥哥考娃也在山西生活。卫聚贤的母亲年在他33岁时去世。卫聚贤的妻子*中英,只有在《卫聚贤传》的附录《卫聚贤学术编年》中提及一次,所知不详。卫聚贤的儿子卫月望生于年,长期在内蒙古生活,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年去世。他的女儿卫零原名卫灵芝,年出生,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协电影审批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老干部局副局长。《卫聚贤学术编年》中提到,年其子女韦华、苇鸾捐献书籍之事,再无其他信息。年11月16日,卫聚贤以90周岁的高龄在台湾去世,之前,卫零曾去探望,卫聚贤提出“死后要回老家”。不知道他说的老家是甘肃庆阳,还是山西万荣,去世后卫月望捡回几块父亲的遗骨埋在了万荣的北吴村。卫聚贤曾在西北考古,去过兰州、武威、张掖、敦煌、西安,路过了平凉,但没有回过庆阳。如今,卫聚贤一直被当做山西人,他的同乡董大中先生写作出版了《卫聚贤传》。笔者写这篇文章没有其他目的,只想让庆阳人知道,有一个传奇学者卫聚贤,祖籍庆阳,生身父亲和母亲是庆阳人,出生于庆阳,先后在庆阳上学、工作、生活8年。庆阳人应该记住卫聚贤,并为之骄傲。

(作者:马启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