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天下第一山 [复制链接]

1#

凌晨五点,天还未亮,从山脚下的全真道观玉泉院出发,独自踏上登山之路。开始的段名为华山峪,是一条向内延伸的山谷,起初是平缓的石阶,可以闲庭信步。过了五里关,坡度缓慢增加,经石门到娑罗坪,天已大亮。再过云门到回心石,这近一半的路程,似乎并不吃力。据说回心石是华山之路的一个转折点,胆怯者到此可以回心出峪,但乘兴而来的我,绝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抬眼可望见雄伟的西峰,那是华山的标志性景观,因峰顶有形似莲花瓣的巨石而被称为莲花峰。事实上整座华山都是由一块完整的花岗岩组成,西北面高达千丈的绝壁,犹如刀砍斧削一般,巍峨而挺拔。传说中沉香斧劈华山救母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背景。当然真正开山劈崖的,是大自然的*斧神工,其地质年代可追溯到1.2亿年前,比人类历史要久远得多。

转过一个弯,就是千尺幢,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段长近一里的石阶,开凿在狭窄的峭壁裂缝上,仰头望去,令人生畏。好不容易手脚并用爬过这一段,还没有来得及喘息,马上就到百尺峡,虽然长度稍逊,险度却丝毫不减。上方还悬着一块好像随时可能掉下来的石头,让人胆战心惊,难怪名为“惊心石”。紧接着是有数百级台阶的老君犁沟,最陡处坡度达70余度,当地民谣传唱“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的确是恰如其分。初登山时的那份闲情逸致早已消磨殆尽,只剩下满口直喘的粗气。只是想想比起路上挑山工们的辛苦,这点疲劳其实算不上什么,于是每每休息一番又继续前行,终于到了北峰云台峰,眼前豁然开朗了起来。遥望富饶肥沃的八百里秦川,那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之名皆因华山而来。历代帝王巡游华山的事迹,早在《史记》中即有记载,秦皇汉武等十数位帝王还曾在此举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只是由于华山太险,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祭祀大典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后来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沿北坡溪谷在悬崖上开凿石阶,并增设铁索。经历代维修加固,才有了享誉天下的“自古华山一条路”

这样一条险峻无比的道路,并非到了北峰就是尽头。接下来的路途,虽然已不像先前耗体力,惊险度却有增无减。天梯几近垂直,要踩着山壁上凿出的石窝,拉着两条铁链上。只有两尺多宽的苍龙岭,两旁都是陡峭的山崖,行走其上,心惊目眩。登东峰朝阳峰之路更为艰险,山冈如削出的一面坡,仅上面凿出的几个足窝可以站立,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没有足够的胆量只能到此留步。此外还有鹞子翻身和长空栈道,听着都让人打冷战。难以想像,古人仅凭简陋的工具,是如何开凿出这一旷世工程的,真叫人叹为观止。

中峰古时曾作为东峰的一部分,依附在东峰西侧,后来才将其列入华山主峰之一是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又被称为玉女峰。萧史乘龙、弄玉吹箫的故事,不知羡煞人间多少情侣。大概出于此故,山路两旁的铁链上,到处可见密密麻麻的同心锁,这也算是华山除了险峻以外,另外一道奇特的风景吧

华山的五座主峰之中,南峰落雁峰海拔最高,古人尊称其为“华山元首”。登上绝顶,但见周围群山起伏,在广袤平坦的渭河平原映衬之下,博大气势格外显著。与之并称“五岳”的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都无法与之匹敌。“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北宋名相寇准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相信每位亲身登临者,都会有着同样的感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