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流失海外的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每一副 [复制链接]

1#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盛期的圆明园,除这40景之外,后来还增建了近10处园林风景群,长春园、绮春园也分别修建了二三十处风景群。三园共计约为百处景群,但昔日分景绘图者仅此40景而已,这就更加显示出这套彩图的重要历史价值。

乾隆元年(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

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连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这套四十景彩绘图,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在十二年(年)六月,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前后历时十一载有余,足见其成图之不易。

《四十景图》彩绘本,是由著名宫廷画师,经实地描绘而后工笔精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其特点有三,一是此图仅绘一套,无他可求。二是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这在清宫同类彩图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三是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惟背景山势为写意)。因而它就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这套工笔彩画精品,不仅得到乾隆皇帝弘历的格外赏识,而且也为中华造园和绘画艺苑留下一束奇葩。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年圆明园罹劫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清末谭延闿语)。

本世纪20年代后期,安徽人程演生先生漫游欧陆时,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偶然见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不禁“叹为国工胜迹”,且因该图“在我国建筑外交上皆具有很大之痛史,尤非寻常书画名迹可比”,经他多方活动,终于请得馆主许可,由程先生“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后由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于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当时印刷的这套图册,既有图也有诗,保持了原图40对幅的原貌。虽然图幅大为缩小,而且是黑白色的,但中国人却是借助这40幅图,才又重新“结识”圆明园,真是可悲。

圆明园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园林风景群。一个景就是座“圆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枯、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欣赏过“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法国伟大作家雨果为什么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称为东西方艺术的代表,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