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
医生是份高大上的职业
铁饭碗、高收入,工作稳定、看病不愁……
然而当我们走进医生的真实生活
就会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
背得了医书、斗得过考试
熬得了夜班、忍得了饥饿
扛得住刀子、冲得了前线的“普通人”
今天(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
通过一组漫画走进医生的生活
来了解一下吧
01
VS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02
VS
明明只是一介凡人,硬生生活成了一支队伍
03
VS
友谊的小船翻不翻,就看天意了
04
VS
想做医生,先有个铁打的肾再说
05
VS
讲真,就没有医生睡不了的“床”
06
VS
送去的宵夜,一不小心就成了早餐
在普通人眼里
穿上白大褂
医生就像顶着光环的神仙
治病救人,是生命的守护神
其实脱下白大褂,换上便装
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
一样为了工作而发愁
为了生离死别而难过
妇产科医生梁晓兰
任何赞赏,都抵不上一句“母子平安”
////
梁晓兰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年取得兰州大学妇产科学硕士学位,庆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性与生殖健康三级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医院妇产科负责人。在准爸妈的眼里,梁晓兰是令人放心托付安危的好医生。而在梁晓兰自己心里,任何赞赏,都抵不上一句“母子平安”,那种无言的欣慰与释重感,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妇产科是个特殊的科室,夜间急诊多,重症多,多少个不眠之夜,别人酣然入梦,他们还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产房里的产床边,紧张地忙碌。只有身为医生的人,才知道每句“母子平安”背后,有着怎样的付出与担当。无数次,梁晓兰舍身忘我,挽救病人于危难,在她看来,保障孕产妇健康,就是保住与之牵连的几个家庭,再苦再累,承受再多委屈,也要拼命保护患者,做到“母子平安”。
康复医师郝孝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早日康复”
////
旭日东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门口,家长们带着孩子陆陆续续到来,康复医师们身着白大褂,带好口罩,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个孩子。孩子们进入教室后,康复医师一下子忙碌了起来,郝孝娟就是其中之一。她奔走在各个教室之间,推门查看孩子们是否按时到齐、询问孩子最近的治疗情况,做好记录,再轻轻地关上门,这是她早上的第一项工作。
康复工作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但她乐在其中。和家长孩子沟通是郝孝娟必做的一项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耐心。
郝孝娟说:“我只是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份子,我和同事们一起为康复事业努力着,希望将来有更多人才加入我们,这样我们就能为更多的残障儿童提供帮助。”
乡村医生李彦萍
“守护好一方百姓健康”
////
西峰区董志镇陈户村是个大村,多户多人,遇上看病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承担着全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李彦萍。
年5月,46岁的李彦萍被聘请为陈户村的乡村医生后,便扎根陈户村,守护村民的健康。几年来,无论春秋寒暑、路途远近,只要村民有看病需要,李彦萍就会出现在患者面前。
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础上,李彦萍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入户巡诊,针对慢性病开展随访,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谁得过什么病,谁需要定期检查,大家的健康状况我都记在心里。”虽然成为陈户村的乡村医生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这三年,李彦萍的足迹却遍及村子的各个角落。李彦萍说,只要村民需要,她就会尽自己所能一直为村民服务,守护好村民的健康,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医传承者李铁军
“传统中医需要我们弘扬和传承”
////
李铁军,今年49岁,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他原来在宁县盘克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年10医院,一直工作到现在。不知不觉间,钻研中医学已经变成了李铁军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从医时间越来越长,和病人打交道越来越久,我慢慢感觉到中医并非一份职业这么简单,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
李铁军说:“中医学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但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选择医学专业,加之各医学院校大部分学生学的都是中西医结合,毕业后都基本走上了西医的路子,潜心研究中医的人少之又少。希望年轻人对中医有更多了解,将中医更好地传承、发扬,也让中医更好地服务群众。”
心血管内科医生勾韦华
他们是“距离心脏最近的人”
////
勾韦华从医已有20多年,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治疗。诊疗室外,患者排着长队等待就诊。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勾韦华接诊了七八位患者。
在诊疗室里,勾韦华正在耐心地询问患者病情。每天她在为患者看病治病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和指导健康生活方式也成为勾韦华的工作日常。
“做我们这一行就要清楚自己的职责,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终身学习、日常忙碌。”勾韦华说,对他们来说,医师节其实一如往常,大多数人依然在急诊、门诊、医检中度过。每一份职业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真诚的祝福每一位医师节日快乐!
急诊科医生李沛杰
“我们每天都在同时间赛跑”
////
急诊科,是危机重症患者接受救护的第一站,也是一处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像是一群战士,随时准备上场……“稳一点,将患者慢慢放在病床上。”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李沛杰向周围的医护人员说到,这是当天上午宁县中村镇转院过来的急诊病人。在接到命令后,正在吃午饭的李沛杰,扔下筷子,急忙奔向救护车。
“患者刚转到急诊科时情况十分危险,由于房颤,长期服用药物导致胸闷气短,中途心脏骤停两分钟,情况十分紧急。”李沛杰向记者说到,在了解情况后他们及时实施抢救、除颤,并且采取药物治疗等,待到病人转危为安,才松了一口气。
提起医师节,李沛杰非常开心地说:“这说明社会对我们职业的认可,生命所托、生死相依,是我们做医生的信念,看着就诊的患者转危为安,出院时的一句‘谢谢医生’是对我们所有急诊医护工作者的最好肯定”。
“谢谢!你们辛苦了!”
千言万语,都不足以道出
我们的感谢!
高强度、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
让他们坚持下去的
从来不是神的光环
而是那些
被需要、被期待、被信任的“不能辜负”
穿上医装,披荆斩棘
褪去医装,你们最美
致敬庆阳好医生!
向全体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以及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
道一声节日快乐!
作者丨陇东报全媒体记者陈思南力张瞳米静鲁荣(实习生)刘子栋(实习生)
海报制作丨孙雅茹陈小妮
发布丨马瑶
审核丨郝芳
往期·推荐
·正在公示!庆阳市拟录取名
·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名单来了!庆阳4个项目拟入选
·甘肃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今秋开学“双减”工作“料”很足……
陇东报社新媒体部
新闻-
-
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