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峰区非遗香包特色文化工艺助力乡村振 [复制链接]

1#

西峰区:“非遗”香包特色文化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手工艺行业属于人员密集行业,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工艺中的重点领域,西峰区手工艺人刘兰芳探索出了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她代表的庆阳香包绣制被文化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入选“中国品牌日·甘肃知名文化品牌”。她创办的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国家重点文化出口项目”、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被授予“陇原巧手”示范基地和“甘肃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称号。

01

技艺精湛“匠”心传承人

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庆阳五绝”——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誉满天下,以香包刺绣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底蕴丰厚,独树一帜,已走出国门,出口到世界各地。庆阳香包绣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兰芳创办的岐黄文化公司,是庆阳市较早从事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之一。刘兰芳紧抓机遇,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我国台湾等地区进行庆阳香包民俗项目宣传、推介。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年刘兰芳进军美国市场、现场销售香包产品,销售额达40多万元,签订18万美元订单。年登上美国高等学府讲台,向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纽约、波士顿等六所知名大学、博物馆开展交流,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部甘肃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初期,刘兰芳带领“绣娘们”,利用十余天,制作了多件具有抗菌消炎和除瘟祛病功效的“平安香袋”,送给抗“疫”英雄们。

02

产业融合“焕”发新生机

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工坊+互联网”的模式,累计鼓励和吸纳2万多名妇女从事绣艺编织工作。秉持“传承非遗文化,守望精神家园”的理念,坚持与自然生态、产业化、市场化相结合,着力打造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立体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非遗示范基地。多年来,岐黄公司坚持非遗保护传承,以市场为主导,以文化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收藏、挖掘、保护香包和近现代刺绣上万件。公司设计的产品,充分提取传统元素符号,通过与市场对接,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知名院校合作,提高研发设计能力,在庆阳香包产品创新、创意研发设计方面已经走在了市场的最前沿。目前,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生产香包系列余个,拥有20多项专利。

03

民俗香包“绣”出致富路

刘兰芳和她创办的公司带着多名来自周边农村的绣娘们创新品、开网店。她把传统的香包挂件设计成拖鞋、抱枕、丝巾、包包等日用商品,累计带动2万名庆阳妇女学习刺绣,实现就业增收。刘兰芳建办扶贫车间,开设淘宝店铺,通过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销售产品,实现年产值多万元,解决近百名农村贫困户和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动农户就业多家,培训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刘兰芳组织员工及村民赴张贤亮影视城、安徽宏村、平遥古城、关中民俗博物院、袁家村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民俗文化、乡村建设等先进理念和手艺。为充分激活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刘兰芳投资建成“义渠村”非遗田园综合体,连续举办七届“义渠村—菊尚之约”文化旅游节。旅游节期间,带动临近三个村近百名村民参与劳作,举办大型活动六场,接待游客五万人次,开展团体活动近百次。

跟着地名游陇原

走进高天厚土,红色庆阳首列“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列车正式发车武侠剧中的忘忧草,开遍了庆阳黄土塬的房前屋后“夜”庆阳,氛围感拉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