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盛庆城驿马产业园10万只湖羊繁育基地。高文华摄(中经视觉)
中盛羊养殖场自动撒料车在定时撒料。高文华摄(中经视觉)
中盛技术人员在给羔羊打耳标。高文华摄(中经视觉)
中盛技术人员在进行分群调圈,实行精准饲养。高文华摄(中经视觉)
中盛屠宰厂工人在对白条羊只进行精细分割。高文华摄(中经视觉)
编者按甘肃庆阳市地处六盘山特困片区,全市6个县全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年,在外办企业的庆阳人张华,回乡注册了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后改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盛”),拿出自己办企业的全部积蓄,养鸡养羊,带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年,庆阳的做法和张华的扶贫事迹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近期,中宣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联合召开了“中盛集团产业扶贫座谈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学者、农业企业的代表认为,中盛农牧集团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既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注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鸡做强,羊做大――一个适合庆阳实际且能带领农民尽快脱贫的产业
年,张华回老家庆阳市镇原县探亲,看到不少乡亲仍未解决温饱,毅然拿出1亿多元,为家乡修道路、建学校、建养老院、维修旧房。本以为这样可以改变家乡面貌,谁知两年后当地农民仍然贫穷。县里建议他在家乡办企业,用产业带动脱贫。但镇原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缺少办产业的资源和人才。张华扶贫初心不改,认为既然下决心回家乡扶贫,就一定能够找到脱贫致富之路。他经过广泛调研,发现庆阳的玉米和苜蓿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青贮效果好,很适合养鸡养羊。之后,他带人到福建、山东做市场调研,又去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考察,发现优质鸡羊肉仍然供不应求。于是他下决心在镇原养鸡养羊,用鸡羊产业参与扶贫。
张华拿出在外地办企业的8亿元积蓄,在镇原15个乡镇建设了36个养鸡场,在县城工业园区建了屠宰线、饲料厂、肉骨粉生产线、有机肥厂。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民成立了多个养鸡专业合作社,由中盛与他们签订合同,共同养鸡。到年,中盛的肉鸡进栏万羽,出栏并屠宰万羽,加工鸡肉4.15万吨、熟食及调理品吨,生产饲料9.5万吨、有机肥1.5万吨,产品畅销多个省份。凡是承包经营中盛肉鸡养殖小区的农户,年终都实现了盈利。同时,中盛以每吨高于市场价元收购当地青秆玉米10万吨,带动种植玉米的农民年增收0万元。吸收0多人(主要是贫困户)到中盛鸡场务工,年发放工资多万元。以每亩元流转农民土地,每年支付流转费万元。物流运输及三产带动多人就业,年收入万元以上。几年时间,中盛亏损万元,却让当地农民收入增加1.7亿元,带动镇原一半以上的贫困户脱贫。张华心里乐开了花,决定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中盛养羊产业也迅速扩大。年,张华在西峰、镇原建成两个万只湖羊种羊繁殖场,后又扩大到庆城、华池和环县3个县。目前,中盛建成万只肉羊繁育场13个;羊舍栋,23万平方米;存栏基础母羊13.3万只,年供应优质种羊15万只,出栏肉羊24万只,带动合作社和养殖户年出栏20万只;建成百万只屠宰线1条,日屠宰能力只,羊肉分割产品85种。在庆阳高原上,出现了国内养殖量最大、羊源自主供应能力最强的现代化肉羊产业,形成了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扶贫产业。
“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中盛在庆阳找到了一个适合当地实际、能够吸纳众多贫困户参与、脱贫速度快、具有长效精准脱贫机制的“六条腿”产业。现在中盛已实现肉羊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开发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年,庆阳有个贫困村60.62万贫困人口。到年底,贫困人口降到12.78万人。实现脱贫的近48万人中,通过中盛养鸡养羊带动的人数接近一半,撑起了庆阳精准扶贫的半边天。
“+”
――探索出产业扶贫新模式
产业找到了,模式如何优化?张华认为,为了实现“六条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目的,必须把大家与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大家都做产业的主人,成为产业的经营者和参与者,也是产业利润的享用者。于是,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的产业扶贫模式,集聚优质资源、整合投入要素、实现合作共赢。
第一个“3”是“企业+合作社+农户”。中盛作为龙头企业,主要提供资金、人才、管理、技术、品牌、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其中包括为各合作社和农户提供种羊和羔羊,派出指导人员,由合作社和农户饲养,育肥羊均由中盛以保护价收购销售,合作社和贫困户只负责按合同和标准养好羊,没有任何风险。每个合作社就是一个小的养鸡养羊场,农民在合作社参与养殖,共享收益。目前,中盛已带动全市建立肉羊合作社个,入社贫困户15户,去年获得分红万元。农户则是最大的养殖单位,农民从中盛得到怀孕母羊和公羊后,按照中盛的标准进行养殖,由中盛指导和收购。“企业+合作社+农户”,既是一个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又是各有自主权的独立经营单位,体现了中盛参与扶贫的愿望,适应了贫困户的意愿,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产业在中盛的带领下把扶贫的方方面面发动起来,大家一起做,一起分享效益。在此模式下,庆阳重点养羊县环县已形成了3个“70%”,即农民自有土地70%种草,农村劳动力70%养羊,农民收入70%来自中盛。
第二个“3”简称为“三变”。“资源变资产”,合作社和农户通过清产核资,将自己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加入中盛,成为中盛资产的组成部分。“资金变股金”,包括财政到户资金、国家扶贫资金、贫困户自有资金,由合作社和贫困户自主投入中盛,从而成为与中盛一起生产的股金,合作社是集体股东,农民是个体股东,大家按股享受权利,享受分红。“农民变股东”,即农民入股资产、入股资金和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后,便成了中盛的股东。
“1”,即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
“+”是围绕中盛产业扶贫的需要进行的各项服务。比如“+党建”,中盛在各场和车间建立了党支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比如“+服务体系”,中盛成立了技术指导团队,入场入户,为企业服务,为合作社服务,为贫困户服务。中盛还有更多的“+”,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都可以“+”进来。
拉长产业链
――吸纳更多贫困户参与企业经营和分红的重要途径
中盛养鸡养羊,不是单纯“养”和“卖”,他们不断拉长产业链,做强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让更多的贫困户在这个产业链上脱贫致富。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种羊繁殖、肉羊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科研检测、市场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让贫困户参与,每个环节都可赢利分红。其中5个环节最重要。
饲料种植。随着养鸡、养羊规模的扩大,中盛对玉米、苜蓿等饲料的需求量猛增。过去农民种玉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每亩实际收入不足元。现在改种青贮玉米,中盛连杆带棒一起收,而且每吨高出市场价元,这样农民种玉米每亩收入达到多元。苜蓿一年可以收三茬,农民种一亩苜蓿收入约元。年,庆阳全市玉米、苜蓿的种植面积分别达万亩、万亩。
鸡羊养殖。这是整个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进入这个环节的有三部分人。第一部分,到中盛各鸡场羊场当工人。中盛现有鸡场36个、羊场13个,到鸡场羊场当工人的贫困户共多人。这一部分人进场后有固定收入,而且每年都会增加。进场一年就能使家庭脱贫。第二部分,是参加养殖合作社的贫困户。目前,庆阳共有养鸡养羊的各种合作社近千个。环县就建立了养羊合作社个。农民入股合作社,一起开展养殖,共享红利。第三部分,养鸡养羊的个体农户。他们在中盛的指导下,由中盛提供怀孕母羊和羔羊,一家一户养殖,中盛负责销售。这样的农户在庆阳有户。
屠宰加工。中盛建了一个肉鸡屠宰厂、两条肉羊屠宰线,每年加工肉鸡3万羽、肉羊30万只,后续将增加到1.2亿羽、万只。屠宰加工共吸纳人就业。
冷链物流。由农民成立运输车队,负责鸡肉羊肉运输。目前,参与中盛冷链物流的有多台车,从业人员人。仅年就增加收入0万元,人均10万元以上。随着中盛养鸡养羊规模的扩大,冷链物流所需人员还要增加,两年后将达0人以上。
肥料加工。鸡羊肥料是最好的有机肥。庆阳的苹果是当地的拳头产品,但随着品种的退化和土壤肥力缺失,苹果口感变差,产量不高,市场销售不畅。中盛在庆阳养鸡养羊后,庆阳决定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提出“远抓苹果近抓羊,南部苹果北部羊”的发展思路。中盛每年的鸡羊肥料约20万吨,中盛把这些肥料贡献给7个县区0多户果农,使每户减少化肥支出元。
中盛以“饲料种植、种羊繁育、屠宰加工、有机肥料、冷链物流、市场销售”六大板块相连接,走出了科养结合、种养一体、农牧互补的循环发展之路,使产业链越拉越长,参与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从而加快了产业扶贫速度。
脱贫后还要致富
――建立长久脱贫且持续致富的良性机制
张华还